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jiǎ ㄐㄧㄚˇ xiá ㄒㄧㄚˊ xiā ㄒㄧㄚ

疒部 共14画 半包围结构 7615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疒部

14画

9画

半包围结构

jia xia

jiǎ xiá xiā

UNHC

KRSE

TXXX

00147

4051

8093

7615

[41341512115154] 点、横、撇、点、提、横折、横、竖、横、横、横折、横、横撇/横钩、捺

瘕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疒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60頁,第18

同文書局本: 第777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731頁,第31

唐韻》:乎加切;《集韻》:何加切,𡘋音遐。
說文》:女病也。

又,與瑕同。郝敬《讀書通》:《舊唐書》韋后稱制,負犯痕瘕。又,明皇開元二十七年,大赦諸色痕瘕人,咸從洗滌。瘕,音霞──與瑕同。

又,《廣韻》:古馬切;《集韻》:舉下切,𡘋音賈。
集韻》:腹中久病。
正字通》:癥瘕,腹中積塊堅者曰癥,有物形曰瘕。方書:腹中雖硬,忽聚忽散,無有常準,謂之瘕,言病瘕而未及癥也。經曰:小腸移熱于大腸爲伏瘕。〔註〕小腹熱已移入大腹,兩熱相搏,故血溢而爲伏瘕也。
史記・扁鵲倉公傳》:遺積瘕也。〔註〕犬狗魚鳥不熟,食之,成瘕病。〔又〕臣意診其脈曰蟯瘕。〔註〕《索隱》曰:音饒檟。
正義》曰:人腹中短蟲。
山海經》:招搖之山,麗𪊨之水出焉,其中多育沛,佩之無瘕疾。〔註〕瘕,蟲病也。

又,《廣韻》:古訝切;《集韻》:居迓切,𡘋音駕。又,《廣韻》:古牙切;《集韻》:居牙切,𡘋音嘉──義𡘋同。

又,《集韻》:虛加切,音煆──喉病。或作疨。

注解

〔瘕〕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瘕〕字是多音字,拼音是jiǎ、xiá、xiā,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叚,五行属

〔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iǎ] ⑴ 妇女肚子里结块的病。⑵ 腹中生长寄生虫。 [xiá] ⑴ 古同“瑕”,污;缺点:“敢辞亲耻污,唯恐长疵~。” [xiā] ⑴ 喉病。

瘕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瘕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