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xiàng ㄒㄧㄤˋ

口部 共6画 半包围结构 5411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口部

6画

3画

半包围结构

xiang

xiàng

会意字

TMKD

HBR

NLJ

27220

0686

4782

5411

[325251] 撇、竖、横折钩、竖、横折、横

向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09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76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104頁,第3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許亮切,音蠁。
說文》:北出牖也,从宀、从口。〔註〕牖所以通人气,故从口。
玉篇》:窻也。
詩・豳風》:塞向墐戸。〔傳〕北出牖也。〔疏〕〈士虞禮〉註云:嚮牖一名也。北爲寒之備,不塞南窻,故云北出牖也。
廣韻》:嚮與向通用。
集韻》亦作𤖽,《正韻》亦作鄕。
禮・明堂位》:刮楹、達鄕。
〇〔按〕〈明堂位〉〔註〕:鄕謂夾戸窻也,每室八窻,爲四達,則凡牖皆名鄕,不獨北出牖矣。

又,《廣韻》:對也。
戰國策》:西向事秦。
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嘆。

又,或作嚮。
易・說卦》:嚮明而治。

亦作鄕。
禮・明堂位》:南鄕而立。

又,《集韻》:趣也。

又,《韻會》:救也。

又,昔也。
莊子・寓言篇》:若向也俯,而今也仰。

亦通作鄕。
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式亮切,音餉。
廣韻》:姓也。
左傳・成五年》:諸侯謀復會,宋公使向爲人辭以子靈之難。〔釋文〕向,舒亮反。

又,《玉篇》:地名。
詩・小雅》:皇父孔聖,作都于向。〔註〕向在東都畿內,今孟州河陽縣。
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向。〔註〕軹縣西有地名向上。〈襄十一年〉:諸侯會于北林,師于向。〔註〕在𩒛川長社縣東北。
後漢・郡國志》:𩒛川郡有向鄕。

又,《集韻》:國名。
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註〕向,小國也,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
史記》,褚少孫補〈三皇紀〉:怡、向、申、莒,皆姜姓之後,漢爲縣。
前漢・地理志》:沛郡向縣。〔註〕向,故國,姜姓,炎帝後。

又,《集韻》、《正韻𡘋許兩切,音嚮。
集韻》:人字。
左傳・襄十一年》:晉侯使叔肹吿于諸侯。〔註〕叔肹,叔向也。〔釋文〕向,許文反。
前漢・𠛬法志》作叔嚮,顏師古音許兩反。

又,《正韻》:古文嚮字。註詳十六畫。

注解

〔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向〕字拼音是xiàng,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𰃦、口、;、㇒、冋,五行属

〔向〕字造字法是象形。从宀( mián ),从口。“宀”表示房屋,甲骨文中像屋墙,有窗户之形。本义是朝北开的窗户。

〔向〕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xiàng] ⑴ 对着,朝着,与“背”相对⑵ 目标,意志所趋⑶ 偏袒,袒护⑷ 近,临⑸ 从前⑹ 从开始到现在⑺ 姓。

向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向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