詖
笔顺 反馈

复制

ㄅㄧˋ

言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8A56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言部

12画

5画

左右结构

bi

YHCY 86 、 YBY 98

YRDHE

SXI

04647

8A56

[411125153254] 点、横、横、横、竖、横折、横、横撇/横钩、撇、竖、横撇/横钩、捺

詖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763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155頁,第10

標點整理本: 第1130頁,第8

唐韻》、《集韻》、《韻會𡘋彼義切,陂去聲。
說文》:辯論也。
廣雅》:慧也。
玉篇》:佞諂也。
廣韻》:譣詖也。
詩・周南・卷耳序》:內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詖私謁之心。〔箋〕詖,妄加人以罪也。崔云:險詖,不正也。
孟子》:詖辭知其所蔽。〔註〕詖,偏陂也。
前漢・敘傳》:趙敬險詖。〔師古註〕詖,辯也。一曰佞也。

又,《正韻》:兵媚切,悲去聲──義同。

又,《六書故》與陂通。
荀子・成相篇》:讒人罔極,險陂傾側。〔註〕陂與詖同。

又,《廣韻》:彼爲切;《集韻》、《韻會》:班糜切,𡘋音陂。又,《正韻》:逋眉切,音悲。又,《集韻》:滂禾切,音坡──義𡘋同。

注解

〔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詖〕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皮

〔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ì] ⑴ 见“诐”。

詖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詖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