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nüè ㄋㄩㄝˋ yào ㄧㄠˋ

疒部 共14画 左上包围结构 7627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疒部

14画

9画

左上包围结构

nve yao

nüè yào

UHAG

KYPM

TIH

00114

7627

[41341215315151] 点、横、撇、点、提、竖、横、横撇/横钩、撇、横、竖弯钩、横、竖折/竖弯、横

瘧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疒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64頁,第11

同文書局本: 第778頁,第30

標點整理本: 第733頁,第16

唐韻》:魚約切;《集韻》、《韻會》:逆約切,𡘋音虐。
說文》:熱寒休作。
玉篇》:或寒或熱病。
釋名》:瘧,酷虐也。凡疾或寒或熱耳,而此疾先寒後熱,兩疾似酷虐者也。
禮・月令》:孟夏之月,寒熱不節,民多瘧疾。
周禮・天官・疾醫》:秋時有瘧寒疾。〔疏〕秋時陽氣漸消,隂氣方盛,惟火沴金,兼寒兼熱,故有瘧寒之疾。
正字通》:瘧有風、寒、暑、熱、濕、食、瘴、邪八種。久瘧腹有痞塊,名瘧母。獨寒不熱爲牝瘧,獨熱不冷爲牡瘧。發無期度爲鬼瘧,先寒後熱爲寒瘧,先熱後寒曰溫瘧,熱而不寒曰癉瘧,卽脾瘧。皆痰中中脘,脾胃不和所致。詳見〈靈樞經・瘧論〉。

注解

〔瘧〕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瘧〕字是多音字,拼音是nüè、yào,左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虐,五行属-

〔瘧〕字造字法是形聲。从疒( chuáng ),虐聲。本义是病名,即瘧疾。

〔瘧〕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nüè] ⑴ 〔~疾〕急性傳染病,病原體是瘧原蟲,由瘧蚊傳播,症狀是週期性發冷發熱,熱後全身無力。⑵ 通“虐”。殘暴;災害。 [yào] ⑴ 〔~子〕“瘧( nüè )疾”的通稱,如“發~~”(亦作“打擺子”)。

瘧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瘧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