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ㄧˊ

辶部 共15画 半包围结构 907A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辶部

15画

12画

半包围结构

yi

KHGP

YLMC

WJAL

35308

907A

[251212511134454] 竖、横折、横、竖、横、竖、横折、横、横、横、撇、点、点、横折折撇、捺

遺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30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1265頁,第18

標點整理本: 第1249頁,第14

古文: 𨗮𨖽𨗭

唐韻》:以追切;《集韻》、《韻會》:夷隹切,𡘋音夷。
說文》:亡也。
易・泰卦》:不遐遺。〔註〕用心弘大,無所遺棄也。
詩・小雅》:棄予如遺。〔註〕言忘去不復存省也。
周禮・秋官・司刺》:三曰遺忘。

又,《正韻》:失也。
前漢・賈誼傳》:功不遺矣。
後漢・桓榮傳》:慮無遺計。

又,《集韻》:餘也。
禮・樂記》:有遺音者矣。〔註〕有不盡之音。屈原〈離騷〉:依彭咸之遺則。〔註〕遺,餘也。

又,留也。
書・大誥》:寧王遺我大寶
左傳・昭十九年》:古之遺愛也。

又,《字彙補》:便旋也。
前漢・東方朔傳》:小遺殿上。
南史・謝幾卿傳》:小遺沾令史。〔註〕卽俗言小便也。

又,《正字通》:遺遺,與委蛇通。
戰國策》:出遺遺之門。〔註〕言其路逶迤也。
管子・樞言篇》:遺遺乎若有從治。

又,姓。魯費宰南遺之後。

又,《廣韻》、《集韻》、《韻會𡘋以醉切,遺去聲。投贈也,餽也。
周禮・地官・遺人》〔註〕:以物有所餽遺也。
左傳・隱元年》:請以遺之。

又,《玉篇》:余恚切;《正韻》:于位切,𡘋𥌰。又,《集韻》:徐醉切,音遂。盈之切,音怡。愈水切,音唯──義𡘋同。

又,《集韻》、《韻會》:旬爲切;《等韻》:似爲切──𡘋與隨同,謙以下人也。
詩・小雅》:莫肯下遺。〔註〕遺,音隨──

注解

〔遺〕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遺〕字拼音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貴

〔遺〕字造字法是形聲。从辵( chuò ),貴聲。本义是遺失。

〔遺〕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í] ⑴ 丟失⑵ 漏掉⑶ 丟失的東西,漏掉的部分⑷ 餘,留⑸ 死人留下的⑹ 不自覺地排泄⑺ 生物體的構造和生理機能由上一代傳給下一代⑻ 拋棄

遺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遺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