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yòu ㄧㄡˋ

口部 共5画 半包围结构 53F3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口部

5画

2画

半包围结构

you

yòu

会意字

DKF

KR

GDJ

40600

0671

5150

53F3

[13251] 横、撇、竖、横折、横

右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02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173頁,第5

標點整理本: 第101頁,第4

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𡘋音峟──與祐、佑通。
說文》:助也。
爾雅・釋詁》:右,導也、勴也、亮也
書・益稷》:予欲左右有民。〔註〕左音佐。〈太甲〉: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
詩・大雅》:保右命爾,燮伐大商

又,左之對也。
書・禹貢》:夾右碣石入于河。
禮・少儀》:贊幣自左,詔辭自右。〔註〕立者尊右。

又,上也。
前漢・公孫弘傳》:守成上文,遭遇右武。〔註〕師古曰:右亦上也。又,〈循吏傳〉:文翁以爲右職。〔註〕師古曰:右職,縣中高職也。

又,强也。
後漢・明帝紀》:無令豪右得固其利。

又,官名。
周禮・夏官》:司右,掌羣右之政令。〔註〕羣右,戎右、齊右、道右也。

又,姓。
正字通》:漢右公弼,宋右嘉祥,明右巖。又,《廣韻》:漢複姓五氏。
左傳𡭢樂大心爲右師,其後因官爲氏;漢有中郎右師譚,晉賈華爲右行,因官爲氏;漢有御史中丞右行綽,何氏《姓苑》有右閭、右扈、右南等氏。

又,山名,獸名。
山海經》:長右之山有獸,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又,與侑通。
周禮・春官・大祝》:以享右祭祀,〔註〕右讀爲侑,勸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云久切,音有──義同。
〇〔按〕《集韻》有上去二音,義實相通;《正韻》於上聲訓左右手,去聲訓右助。二音分二義,非。

又,叶以周切,音由。
詩・周頌》: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
〇〔按〕《唐韻正》音以,今從朱註。

又,叶羽軌切,音以。
詩・衞風》: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弟叶滿彼反。〈秦風〉:溯徊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宋玉〈笛賦〉:隆崛萬丈,盤石雙起,丹水涌其左,醴泉流其右。
〇〔按〕《唐韻正》云:右,古音以,歷引經傳子集證之,是直當讀作以,非止叶音矣。

又,叶于記切,音意。
詩・小雅》:我有嘉賔,中心喜之;鐘鼓既設,一朝右之。喜叶去聲。

又,叶演女切,音與。陸雲〈陸丞相誄〉:乃幹中軍,入作內輔;公侯陟降,在帝左右。

說文》本作𠮢,从口、从又。徐鍇曰:言不足以左復手助之。

注解

〔右〕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右〕字拼音是yòu,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𠂇、口,五行属

〔右〕字造字法是会意。从口,从又( 手 )。口手并用帮助别人。本义是右助。见《说文》。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佑”。

〔右〕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òu] ⑴ 面向南时,西的一边,与“左”相对⑵ 地理上指西方⑶ 指政治思想上保守或反动的⑷ 古代称等级高的⑸ 崇尚,重视:“窃以~文兴化,乃致治之所先”。⑹ 古同“侑”,劝酒,劝食。⑺ 古同“佑”,帮助,偏袒。

右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右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