紩
笔顺 反馈

复制

zhì ㄓˋ

糹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7D29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糹部

11画

5画

左右结构

zhi

zhì

XRWY 86 、 XTGY 98

VFHQO

ZMOD

25980

7D29

[55444431134] 撇折、撇折、点、点、点、点、撇、横、横、撇、捺

紩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99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919頁,第25

標點整理本: 第881頁,第25

古文: 鉄

廣韻》:直一切;《集韻》、《正韻》:直質切,𡘋音秩。
說文》:縫也。
玉篇》:古文納也。索也。
急就篇》〔註〕:納刺謂之紩。

又,《集韻》:敕栗切,音抶──義同。

注解

〔紩〕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紩〕字拼音是zh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失

〔紩〕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ì] ⑴ 缝,用针线连缀。《説文•糸部》:“紩,縫也。”《玉篇•糸部》:“紩,納也。”⑵ 缝合的地方。明方以智《東西均•盡心》;“訹者,箴工刺繡,不見其紩者也。”⑶ 用同“帙”。成套的书籍。明湯顯祖《紫簫記•㕛集》:“我相公玉笈金書,牙籤寶紩。”⑷ 索。《玉篇•糸部》:“紩,索也。”⑸ 经。《龍龕手鑑•糸部》:“紩,經也。”

紩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紩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