㿃
字义 反馈

复制

dài ㄉㄞˋ zhì ㄓˋ

疒部 共16画 半包围结构 3FC3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疒部

16画

11画

半包围结构

dai zhi

dài zhì

UAQH

KKPB

TEWL

00127

3FC3

[4134112213545252]

㿃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疒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65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779頁,第12

標點整理本: 第733頁,第28

廣韻》、《集韻𡘋竹例切,音蛭。
玉篇》:半頭瘡也。

又,《玉篇》:赤白痢也。

又,《韻會》、《正韻𡘋直例切,音滯。又,《集韻》:丁計切,音帝──義𡘋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𡘋當蓋切,音帶。
正字通》:赤㿃、白㿃,婦人下部病。

注解

〔㿃〕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㿃〕字是多音字,拼音是dài、zhì,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帶

〔㿃〕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ì] ⑴ 牛頭瘡。⑵ 痢疾。 [dài] ⑴ [~下]即“帶下”。婦科病的通稱。

㿃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㿃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