盉
笔顺 反馈

复制

ㄏㄜˊ

皿部 共10画 上下结构 76C9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皿部

10画

5画

上下结构

he

形声字

TLF

HDBT

MFLK

20102

76C9

[3123425221] 撇、横、竖、撇、捺、竖、横折、竖、竖、横

盉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皿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98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793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750頁,第7

唐韻》:戸戈切;《集韻》:胡戈切,𡘋音禾。
說文》:調味也。
廣韻》:調五味器。
博古圖》:商有阜父丁盉,執戈父癸盉。周有單從盉,嘉仲盉,龍首盉,雲雷盉,三螭盉,蛟螭盉,麟盉,螭虬盉,粟紋盉,細紋熊足盉,漢有鳳盉,螭首虬紋盉,凡一十四器。其款識或謂之彝,或謂之尊,或謂之卣,取調和五味之義則一也。

又,《廣韻》、《集韻𡘋胡臥切,禾去聲──義同。

玉篇》:今作和。

注解

〔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皿部

〔盉〕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禾、皿

〔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hé] ⑴ 古代酒器,用青铜制成,多为圆口,腹部较大,三足或四足,用以温酒或调和酒水的浓淡。盛行于中国商代后期和西周初期。

盉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盉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