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chuāng ㄔㄨㄤ

疒部 共15画 半包围结构 7621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疒部

15画

10画

半包围结构

chuang

chuāng

UWYK

KOIR

TOXJ

00167

7621

[413413445113251] 点、横、撇、点、提、撇、捺、点、横折、横、横、撇、竖、横折、横

瘡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疒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63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778頁,第13

標點整理本: 第732頁,第35

古文: 創

廣韻》、《集韻》、《韻會》:初良切;《正韻》:初莊切,𡘋音瑲。
玉篇》:瘡,痍也。
集韻》:痏也。
韻會》:瘍也、痍也。
釋名》:瘡,𢦤也──𢦤毀體使傷也。張衡〈西京賦〉:所惡成瘡痏。〔註〕創痏謂瘢痕。
南史・宋武帝紀》:虎魄療金瘡。

又,《集韻》:[⿰石󰕀]霜切,義同。

注解

〔瘡〕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瘡〕字拼音是chuāng,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倉

〔瘡〕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huāng] ⑴ 伤口;外伤。也作“創”。《玉篇•疒部》:“瘡,瘡痍也。古作創。”⑵ 溃疡;疮疖。《集韻•唐韻》:“瘡,瘍也。”⑶ 喻指痛苦。唐杜甫《壯遊》:“上感九廟焚,下憫萬人瘡。”

瘡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瘡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