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huí ㄏㄨㄟˊ

囗部 共6画 全包围结构 56DE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囗部

6画

3画

全包围结构

hui

huí

象形字

LKD

WR

JDJ

60600

0932

2756

56DE

[252511] 竖、横折、竖、横折、横、横

回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囗部

武英殿刻本: 第500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216頁,第26

標點整理本: 第148頁,第14

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隈切,𡘋音洄。
說文》:从囗,中象回轉之形。徐鍇曰:渾天之氣,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隂陽五行,回轉其中也。

又,《說文》:邪也、曲也。
詩・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禮・禮器》:禮飾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

又,《正韻》:返也。
後漢・蔡邕傳》:回途要至,俯仰取容。

又,《廣韻》:違也。
詩・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回。〔註〕回猶違也,言不違命也。

又,《詩・大雅》:昭回于天。〔註〕昭,明;回,旋也。

又,屈也。
後漢・盧植傳》: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議不回。

又,徘回。
說文》:徘徊本作裵回,寬衣也,取其裵回之狀。張衡〈思𤣥賦〉:馬倚輈而徘回。〔註〕言踟躊不進也。

又,低回,紆衍貌。
史記・孔子世家贊》:適魯,觀仲尼車服禮器,余低回留之不能去。
前漢・揚雄傳》:大道低回。

又,姓。
韻會》:古賢者方回之後。
正字通》:明宣德中御史回續。

又,地名。
後漢・郡國志》:右扶風有回城,名曰回中。

又,通作迴。
荀子・儒效篇》:圖迴天下於掌上。

又,通作廻。
史記・鄒陽傳》:墨子廻車。

又,《正字通》:回回,國名,西域大食國種也。明丘濬曰:國在玉門關外萬里,陳隋閒入中國;金元以後,蔓延滋甚,所至輒相親守,其所謂敎門者尤篤,今在在有之。

又,《集韻》、《韻會𡘋戸賄切,音悔──繞也。
左傳・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讀上聲。

又,《集韻》、《韻會𡘋胡對切,音繢。
前漢・趙充國傳》:回遠千里。〔註〕回謂路迂回也,音胡悔反。

又,畏避也。
前漢・王溫舒傳》:卽有避回。〔註〕謂不盡意,捕擊盜賊。又,〈蓋寬饒傳〉:刺舉無所回避。〔註〕回𡘋讀若諱。

俗作囬。

注解

〔回〕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囗部

〔回〕字拼音是huí,全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囗、口,五行属

〔回〕字造字法是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是回旋;旋转。

〔回〕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huí] ⑴ 还,走向原来的地方⑵ 掉转⑶ 曲折,环绕,旋转⑷ 答复,答报⑸ 量词,指事件的次数⑹ 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⑺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⑻ 姓。

回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回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