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jiàn ㄐㄧㄢˋ jiān ㄐㄧㄢ

氵部 共11画 左中右结构 6E10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氵部

11画

8画

左中右结构

jian

jiàn jiān

形声字

ILRH

EKQL

VHPD

32121

3362

2905

6E10

[44115213312] 点、点、提、横、撇折、竖、提、撇、撇、横、竖

渐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43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647頁,第14

標點整理本: 第595頁,第13

唐韻》:慈冉切;《集韻》、《韻會》:疾染切;《正韻》:秦冉切,𡘋𥕌上聲──水名。
說文》:水,出丹陽黟南蠻中,東入海。

又,漸次也、進也、稍也。事之端,先覩之始也。
易・漸卦》〔正義〕:漸者,不速之名。凡物有變移,徐而不速,謂之漸。

又,通作蔪。
書・禹貢》:草木漸包。〔傳〕如字,本又作蔪。
字林》:才冉反,草之相包裹也。

又,《集韻》:鋤銜切,音鑱──與巉通,高也。或作嶄。
詩・小雅》:漸漸之石,維其高矣。

又,側銜切,音𪗂──流貌。
楚辭・九章》:涕漸漸兮。

又,《廣韻》:子廉切;《集韻》、《韻會》、《正韻》:將廉切,𡘋音尖──流入也。
書・禹貢》:東漸于海。

又,漬也、濕也。
詩・衞風》:漸車帷裳。

又,浸也、染也。
前漢・董仲舒傳》:漸民以仁。

又,臺名。
水經注》:太液池中有漸臺三十丈。

又,星名。甘氏《星經》:漸臺四星,屬織女東足。

又,《集韻》:子艷切,音𡄑──漸洳,溼貌也。

又,之列切,音折──同「浙」,江名。

又,《類篇》:慈鹽切,音潛──涉水也。與潛通。
書・洪範》:沉潛剛克。
左傳》、《史記》皆作沉漸。

注解

〔漸〕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漸〕字是多音字,拼音是jiàn、ji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斬

〔漸〕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iān] ⑴ 均见“渐”。

渐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渐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