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jiàn ㄐㄧㄢˋ

⺮部 共15画 上下结构 7BAD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部

15画

9画

上下结构

jian

jiàn

形声字

TUEJ

HTBN

MUQK

88221

4628

2893

7BAD

[314314431251122] 撇、横、点、撇、横、点、点、撇、横、竖、横折钩、横、横、竖、竖钩

箭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25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889頁,第34

標點整理本: 第849頁,第32

古文: 𥳭

廣韻》、《集韻》、《韻會𡘋子賤切,音餞。
說文》:矢也。揚子《方言》:自周而東曰矢,江淮曰簇,關西曰箭。
釋名》:箭,進也。

又,竹之小者曰箭。
周禮・夏官》:東南曰揚州,其利金、錫、竹箭。〔註〕箭,篠也。
史記・夏本紀》:震澤致定,竹箭既布。
竹譜》:箭竹,高者不過一丈,節閒三尺,堅勁,中矢;江南諸山皆有之,會稽所生最精好。

又,漏箭。
周禮・挈壷氏》〔註〕:主定漏刻,先王分十二時於一晝一夜,閒以漏箭,準十二時爲百刻,分晝夜而定長短,故立此官掌之。

又,博箸也。
博雅》:博箸謂之箭。

又,《華山記》:箭括峰上有穴,裁見天日,攀緣自穴中而上,有至絕頂者。

又,赤箭,藥名。韓愈〈進學解〉:赤箭靑芝。

又,《廣東新語》:箭豬卽封豕,初本泡魚,化爲豕;毫在項脊閒,尺許如箸,白本黑端,人逐之則激毫以射。

集韻》或作翦、𥰸

注解

〔箭〕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箭〕字拼音是jià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前,五行属

〔箭〕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竹,前声。本义是竹名。箭竹。

〔箭〕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iàn] ⑴ 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⑵ 箭能射到的距离⑶ 形容急切、迅速

箭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箭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