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jiàn ㄐㄧㄢˋ

金部 共22画 左右结构 9451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金部

22画

14画

左右结构

jian

jiàn

QAHL

CSMT CSIT

PHML

88112

9451

[3411243112512531425221] 撇、点、横、横、竖、点、撇、提、横、竖、横折、横、竖、竖折/竖弯、撇、横、点、竖、横折、竖、竖、横

鑑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上 部首: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170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325頁,第10

標點整理本: 第1313頁,第14

唐韻》:革懺切;《集韻》、《韻會》:居懺切,𡘋音監。
說文》:大盆也。

又,《說文》:鑑諸,可以取明水於月。
周禮・秋官・司烜氏》:以鑒取明水於月。〔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又,《廣韻》:鏡也。
左傳・莊二十一年》:王以后之鞶鑑予之。〔註〕鑑,工暫反──鏡也。
文子・符書篇》:人舉其疵則怨,鑑見其𨢄則自善,以鑑無心故也。

又,《廣韻》:照也。
左傳・昭二十八年》:光可以鑑。〈吳語〉:王盍亦鑑于人,無鑑于水。

又,《廣韻》:誡也。
正字通》:考觀古今成敗爲法戒者皆曰鑑,因鑑能照物取義。
唐書・張九齡傳》:𤣥宗千秋節,九齡述前興廢之原,爲書五卷,號《千秋金鑑錄》,以申諷諭。
宋史・司馬光傳》:光編年史名《資治通鑑》。

又,《韻會》:通作監。
書・泰誓》:厥監惟不遠,在彼夏王。又,〈君奭〉: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

又,鑒寐,假寐也。〈齊武帝詔〉:永思民瘼,弗忘鑒寐。〈梁武帝詔〉:興言夕惕,無忘鑒寐。

又,《廣韻》、《正韻》:古銜切;《集韻》:居銜切;《韻會》:居咸切,𡘋監平聲──義同。

又,《集韻》:胡暫切,音𤑃──陶器,如甀大口以盛冰。
正字通》:冰鑑,盛冰器。上體如斗有疏稜,鏤底如風窗,承以大盤,置食于上,設冰于盤,使寒氣通徹以禦暑。
周禮・天官・凌人》:春始治鑑。〔註〕鑑,如甀,大口,以盛冰,置食物于中以禦溫氣,春而始治之。〔疏〕漢時名爲甀,卽今之甕是也。〔釋文〕胡暫反──本或作監。〔又〕祭祀共冰鑑。

又,《集韻》:胡懺切──與㽉同。
博雅》:瓽、𤬪,㽉也。

又,《韻補》叶經𩃓切,音見。張衡〈七辯〉:淑性窈窕,秀色美豔;𤣥髻,光可以鑑。

注解

〔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金部

〔鑑〕字拼音是ji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釒、監

〔鑑〕字造字法是形聲。從金,監聲。本义是古代用來盛水或冰的青銅大盆。

〔鑑〕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iàn] ⑴ 古代盛水的大盆,金属制。《說文·金部》:“鑑,大盆也”⑵ 方诸,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周禮·秋官·司烜氏》:“以鑒取明水於月。”⑶ 镜子。《廣雅·釋器》:“鑑謂之鏡。”⑷ 照。《廣雅·釋詁三》:“鑑,照也。”⑸ 儆戒,借鉴。《廣韻·鑑韻》:“鑑,誡也。”⑹ 察;见。《龍龕手鑑·金部》:“鑑,察也。”⑺ 明,光泽。《廣韻·銜韻》:“鑑,是也。”⑻ 姓。

鑑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鑑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