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diàn ㄉㄧㄢˋ

氵部 共16画 左右结构 6FB1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氵部

16画

13画

左右结构

dian

diàn

INAC

ESCE

VXOQ

37147

6FB1

[4415131221343554] 点、点、提、横折、横、撇、横、竖、竖、横、撇、点、撇、横折折/横折弯、横撇/横钩、捺

澱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56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653頁,第26

標點整理本: 第602頁,第1

唐韻》、《集韻》、《韻會𡘋堂練切,音電。
說文》:滓垽也。

又,《爾雅・釋草》:葴,馬藍。〔註〕今爲澱者是也。

又,《通雅》:湖淀波之漾者曰澱。
水經注》:汶水又西合一水,西南入茂都澱。澱,陂水之異名也。

亦與淀通。

玉篇》或作𪒮,通作壂。

注解

〔澱〕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澱〕字拼音是di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殿

〔澱〕字造字法是形聲。从水,殿聲。本义是沉澱下來的泥滓。

〔澱〕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iàn] ⑴ 淤泥,沉积的泥滓;灰滓。《爾雅•釋器》:“澱謂之垽。”⑵ 淤積;壅塞。宋沈括《夢溪筆談•雜誌二》:“汴渠有二十年不浚,歲歲堙澱。”⑶ 同“淀”。浅水的湖泊。《文選•郭璞〈江賦〉》:“栫澱為涔,夾潨羅筌。”⑷ 特指湖淀之波漾者。《通雅》卷十七:“湖淀之波漾者曰澱。”⑸ 供牧馬的水草地。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七十六载吕頤浩《十論劄子》:“每於逐年四月,盡括官私戰馬,逐水草牧放,號曰入澱。”⑹ 蓝靛,藍色染料。后作“靛”。《廣韻•霰韻》:“澱,藍澱也。”《通志•昆蟲草木略一》:“藍有三種。蓼藍如蓼染緑,大藍如芥染碧,槐藍如槐染青。三藍皆可作澱,色成勝母。”

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