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dòu ㄉㄡˋ

穴部 共13画 上下结构 7AA6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穴部

13画

8画

上下结构

dou

dòu

形声字

PWFD

JCJNK

WOTG

30804

4535

8128

7AA6

[4453412544134] 点、点、横撇/横钩、撇、点、横、竖、横撇/横钩、点、点、横、撇、点

窦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穴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78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869頁,第18

標點整理本: 第832頁,第9

廣韻》:田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大透切,𡘋音豆。
說文》:空也。
禮・月令》:穿竇窖。〔註〕入地隋曰竇。

又,鑿垣爲孔曰竇。
左傳・襄十年》:王叔之宰曰:蓽門圭竇之人。〔註〕竇,穿壁爲小戸。

又,穴也。
禮・禮運》:禮義者,順人情之大竇。〔註〕竇,孔穴。

又,水道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齊烏餘襲我高魚,有大雨自其竇入。〔註〕雨故水竇開

又,決也。〈周語〉:不竇澤。〔註〕竇,決也。

又,地名。
左傳・莊九年》:殺子糾于生竇。〔註〕生竇,魯地。
北史・魏本紀》:泰常七年,自雲中西幸屋竇城。
水經注》:漢武微行柏谷,遇辱竇門,又感其妻深識之,饋賜以河津,令其鬻渡,今竇津是也。

又,姓。
風俗通》:夏后相遭有窮氏之難,后緡方姙,逃出自竇而生少康,其後氏焉。漢有魏其侯竇嬰。

又,通作窬。
禮・儒行》:蓽門圭窬。〔釋文〕音竇。

又,《集韻》:徒谷切;《正韻》:杜谷切──𡘋與瀆通。
周禮》〔註〕:西竇五嶽。

注解

〔竇〕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穴部

〔竇〕字拼音是dòu,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穴、賣

〔竇〕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òu] ⑴ 见“窦”。

窦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窦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