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ㄉㄨˋ

木部 共7画 左右结构 675C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木部

7画

3画

左右结构

du

形声字

SFG

DG

FBVV

44910

2629

2237

675C

[1234121] 横、竖、撇、点、横、竖、横

杜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26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512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458頁,第8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動五切,音𢾖
說文》:甘棠也。牡曰棠,牝曰杜。樊光曰:赤者爲杜,白者爲棠。陸璣《草木疏》:赤棠子澀而酢,無味,木理韌,可作弓幹。與《說文》不同。

又,塞也。
書・費誓》:杜乃[⿱艹⿰扌𨾏]。
周禮・夏官・大司馬》:犯令凌政則杜之。

又,《爾雅・釋草》杜榮。〔註〕似茅,皮可爲索。

又,香草名。屈原〈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又,繚之兮杜蘅。又,《方言》:東齊謂根爲杜。又,澀也。

又,《本草》:杜仲,藥名。

又,《爾雅・釋蟲》:杜伯,蝎也。

又,姓。
廣韻》:本帝堯劉累之後。出京兆、濮陽、襄陽三望。

又,《集韻》:董五切,音睹──姓也。楚有杜敖。

又,《類篇》:同都切,音徒──亦姓也。晉有杜蒯。

注解

〔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杜〕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土,五行属

〔杜〕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木,土声。本义是杜梨,棠梨,一种木本植物。

〔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ù] ⑴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⑵ 阻塞( sè ),堵塞( sè )⑶ 〔~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⑷ 姓

杜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杜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