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bèi ㄅㄟˋ bēi ㄅㄟ

月部 共9画 上下结构 80CC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月部

9画

5画

上下结构

bei

bèi bēi

形声字

UXEF

LPB

TIRQ

12227

5154

1719

80CC

[211352511] 竖、横、提、撇、竖弯钩、竖、横折钩、横、横

背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41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977頁,第21

標點整理本: 第943頁,第22

唐韻》、《韻會》:補妹切;《正韻》:邦昧切,𡘋音輩。
說文》:𦟝也。从肉,北聲。
韻會》:身北曰背。
玉篇》:背脊。
正字通》:身之隂也。
釋名》:背,倍也,在後稱也。
易・艮卦》:艮其背。〔註〕背者,無見之物也。

又,手背。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合灂若背手文。

又,壽也。
爾雅・釋詁》:背,壽也。
詩・大雅》:黃耉台背。又,〈魯頌〉:黃髮台背。〔傳〕台、背,皆壽徵也。

又,日旁氣也。
前漢・天文志》:暈適背穴。〔註〕孟康曰:皆日旁氣也。背,形如背字也。如淳曰:凡氣向日爲抱,向外爲背。

又,《玉篇》:堂北曰背。
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傳〕背,北堂也。又,人名。
榖梁傳・成十年》:衞侯之弟黑背,帥師侵鄭。

又,《廣韻》、《集韻》:蒲昧切;《正韻》:步昧切,𡘋音旆。
廣韻》:弃背。
集韻》:違也。
正韻》:棄也、孤負也、反面也。
詩・小雅》:噂沓背憎。
書・太甲》:既往背師保之訓。
前漢・高帝紀》:君爲秦吏,今欲背之。

又,《五音集韻》:奴對切,音內──義同。

又,《韻補》叶音必。
詩・大雅》「民之罔極,職涼善背」,叶下克力。

正韻》亦作偝、倍。

注解

〔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背〕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èi、bē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北、⺼,五行属

〔背〕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肉,北声。本义是脊背。

〔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èi] ⑴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⑵ 物体的后面或反面⑶ 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⑷ 向相反的方向⑸ 避开,离开⑹ 凭记忆读出⑺ 违反⑻ 不顺⑼ 偏僻⑽ 听觉不灵 [bēi] ⑴ 人用背驮( tuó )东西,引申为负担

背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背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