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chéng ㄔㄥˊ

土部 共9画 左右结构 57CE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土部

9画

6画

左右结构

cheng

chéng

形声字

FDNT 86 、 FDNN 98

GIHS

BHY

43150

1004

1939

57CE

[121135534] 横、竖、提、横、撇、横折钩、斜钩、撇、点

城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中 部首:土部

武英殿刻本: 第535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229頁,第32

標點整理本: 第161頁,第32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𡘋音成──內曰城,外曰郭。
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
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
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
白虎通》:天子曰崇城。
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
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又,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
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又,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又,層城。
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又,官名。
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爲司城。〔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改司城。又,宮名。
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又,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
書・禹貢》:底柱析城。

又,赤城山,在會稽東南。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又,墓地曰佳城。
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二千年見白日。吁嗟!夏公居此室

又,姓。城渾。又,司城,複姓。

又,叶辰羊切,音常。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注解

〔城〕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中,康熙部首是土部

〔城〕字拼音是ché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土、成,五行属

〔城〕字造字法是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是城墙。

〔城〕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héng] ⑴ 围绕都市的高墙⑵ 都市

城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城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