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ㄌㄧˋ

疒部 共12画 半包围结构 75E2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疒部

12画

7画

半包围结构

li

形声字

UTJK

KHDN

TMKD

00120

4031

3301

75E2

[413413123422] 点、横、撇、点、提、撇、横、竖、撇、点、竖、竖钩

痢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疒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54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774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728頁,第21

廣韻》、《集韻𡘋力至切,音利──瀉也。
正字通》:方書分血痢、氣痢、赤痢、白痢、泄痢、酒痢、虛痢、五色痢、水穀痢、赤白痢、噤口痢、休息痢、勞痢、暴痢、久痢。諸證皆濕熱積滯,暑毒虛滑所致。

注解

〔痢〕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痢〕字拼音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利,五行属

〔痢〕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疒( jí ),表示与疾病有关,利声。本义是病名。即“痢疾”。

〔痢〕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ì] ⑴ 中医学病名,古称“滞下”。又因病情不同而有“赤~”、“白~”、“赤白~”、“噤口~”等名。⑵ 〔~疾〕传染病。症状有大便频繁,腹痛,发热,粪便带脓、血和黏液等。⑶ 见“瘌”字“瘌痢”。

痢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痢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