薟
笔顺 反馈

复制

liǎn ㄌㄧㄢˇ xiān ㄒㄧㄢ yán ㄧㄢˊ kàn ㄎㄢˋ

艹部 共16画 上下结构 859F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艹部

16画

13画

上下结构

lian xian yan kan

liǎn xiān yán kàn

AWGW

TOMO

EOOO

44886

859F

[1223412512513434] 横、竖、竖、撇、捺、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撇、点、撇、点

薟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36頁,第17

同文書局本: 第1061頁,第30

標點整理本: 第1031頁,第30

唐韻》:良冉切,音斂。
說文》:白薟也,或从斂,見蘞字註。

又,《類篇》:離鹽切,音廉──義同。

又,《集韻》:虛嚴切,音杴──豨薟,藥草。

又,《類篇》:魚杴切,音嚴。
字林》:水中野韭。

又,火占切,音㿌──辛味。

又,苦紺切──同「餡」。味過甘也。

注解

〔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薟〕字是多音字,拼音是liǎn、xiān、yán、kà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僉

〔薟〕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iǎn] ⑴ 葡萄科藤本植物的泛稱。以果熟時顏色不同而有白蘞、赤蘞、烏蘞莓等名稱。《説文•艸部》:“薟,白薟也。”《玉篇•艸部》:“薟,白薟,藥。” [xiān] ⑴ 〔豨薟〕草名。菊科。一年生草本。《本草綱目•草部•豨薟》:“時珍曰:韻書:楚人呼猪為豨,呼草之氣味辛毒為薟,此草氣臭如猪而味薟螫,故謂之豨薟。”⑵ 辛味。《集韻•沾韻》:“薟,辛毒之味。” [yán] ⑴ 水中野韭。《集韻•嚴韻》:“薟,《字林》:冰中野韭。” [kàn] ⑴ 同“餡”。味過甘。《集韻•勘韻》:“餡,味過甘也。或作薟。”

薟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薟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