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ài ㄞˋ ㄧˋ

艹部 共5画 上下结构 827E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艹部

5画

2画

上下结构

ai yi

ài

形声字

AQU 86 、 ARU 98

TK

EOS

44400

5337

1612

827E

[12234] 横、竖、竖、撇、捺

艾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37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1017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985頁,第9

唐韻》:五蓋切;《集韻》、《韻會》、《正韻》:牛蓋切,𡘋音礙。
玉篇》:蕭也。
詩・王風》:彼采艾兮。〔傳〕艾,所以療疾。
急就篇》〔註〕:艾,一名冰臺,一名醫草。
博物志》: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得火,故號冰臺。
本草註》:醫家用灸百病,放曰灸草。

又,《博雅》:老也。
禮・曲禮》:五十曰艾,服官政。〔疏〕髮蒼白,色如艾也。揚子《方言》:東齊魯衞之閒,凡尊老謂之艾人。
爾雅・釋詁》:艾,歷也。〔註〕長者多更歷。

又,《爾雅・釋詁》:艾,相也。〔疏〕謂相視也。

又,美好也。
孟子》:知好色則慕少艾。

又,養也。
詩・小雅》:保艾爾後。

又,止也。
左傳・哀二年》:憂未艾也。〔註〕未絕也。

又,報也。〈周語〉:樹干有禮,艾人必豐。

又,《史記・歷書:橫艾淹茂。〔索隱〕橫艾,壬也。

又,山名。
春秋・隱六年》:公會齊侯,盟于艾。〔註〕泰山牟縣東南有艾山。

又,亭名。
水經注》:甘陵,故淸河直東二十里有艾亭。

又,姓。
通志・氏族略》:春秋大夫艾孔之後。

又,《正韻》:倪制切,音刈──芟也。
詩・周頌》:奄觀銍艾。
榖梁傳・莊二十八年》:一年不艾而百姓飢。〔註〕艾,穫也。

又,與乂通,治也。
前漢・郊祀志》:天下艾安。

又,張衡〈東京賦〉:齊騰驤而沛艾。〔註〕沛艾,作姿容貌也。
五經文字》:从义,訛。
集韻》或作[⿱艹𡉌]。

注解

〔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艾〕字是多音字,拼音是ài、y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乂,五行属

〔艾〕字造字法是形声。本义是草名。

〔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ài] ⑴ 多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老叶制成绒,供针灸用⑵ 年老的,也指老年人⑶ 止,绝⑷ 美好⑸ 姓。 [yì] ⑴ 治理。[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仅指悔恨。

艾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艾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