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chún ㄔㄨㄣˊ

口部 共10画 半包围结构 5507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口部

10画

7画

半包围结构

chun

chún

形声字

DFEK

MVR

GHJ

71263

0782

2029

5507

[1311534251] 横、撇、横、横、竖提、撇、捺、竖、横折、横

唇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上反切側鄰切頁碼43頁,第31

異體𠵧

唇驚也。从口辰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三反切止鄰反頁碼131頁,第7行,第1

唇驚也。從口辰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上反切側鄰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37頁,第8許惟賢105頁,第11

唇驚也。

段注後人以震字爲之。

从口。辰聲。

段注側鄰切。十三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震當作唇。

唇與震[通],今誤作口唇。

唇驚。震,專指雷霆言也。唇今誤用為嘴唇。

唇驚非震,震專指雷霆言也。

白话解释

唇,震惊时嘴巴发抖。字形采用“口”作边旁,“辰”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上「辰」下「肉」。篆文從肉、辰聲。從「肉」,指與人體有關;「辰」表示音讀。《說文》另收有古文從頁、辰聲。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都屬於形聲。

唇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1頁,第11字
2陳昌治本第124頁,第9字
3黃侃手批第107頁
4說文校箋第58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51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179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333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828頁,第3字
9說文集注第277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33頁,第16字
11標注說文第57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45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2222頁【補遺】第16317頁
14通訓定聲第3170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31頁【崇文】第521頁
16說文句讀第169頁
17章授筆記第68頁,第7字
18古字詁林第二冊,第122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42頁,第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