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qiáo ㄑㄧㄠˊ

木部 共16画 左右结构 6A4B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木部

16画

12画

左右结构

qiao

qiáo

STDK

DHKB

FMJL

42927

6A4B

[1234313425125251] 横、竖、撇、点、撇、横、撇、捺、竖、横折、横、竖、横折钩、竖、横折、横

橋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上反切巨驕切頁碼192頁,第19

橋水梁也。从木喬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一反切伎昭反頁碼492頁,第3行,第1

橋水梁也。從木喬聲。

鍇注臣鍇曰:「橋之言矯也,矯然也。又象人之趫捷,能跨越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上反切巨驕切古音第二部頁碼1066頁,第2許惟賢469頁,第5

橋水梁也。

段注水梁者,水中之梁也。梁者,宮室所以關舉南北者也。然其字本從水。則橋梁其本義而棟梁其假借也。凡獨木者曰杠。騈木者曰橋。大而爲陂陀者曰橋。古者挈臯曰井橋。《曲禮》。奉席如橋衡。讀若居廟反。取高舉之義也。

從木。喬聲。

段注巨驕切。二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水梁,古榷橋聲同,無入聲也。橋起當作喬。

可引申為凡平之稱,猶梁又可引申為凡橫木之稱。

白话解释

桥,跨河的大梁。字形采用“木”作边旁,“乔”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從木、喬聲。「」,楚系文字作「」(郭‧唐17),與此相近,當為「喬」字。「木」為樹,作為形符,表示義與木有關;「喬」為高而上部彎曲,引申而有高義,於此作為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篆文字形仍為從木、喬聲,喬的上部改作「夭」,夭為屈頸,引申而有彎曲義;其下為「高」的省形。二者相合,更見高而彎曲的意思。隸書「喬」的上部則省筆構形,楷書據篆文字形則不省。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規範字作「桥」。

橋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80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493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380頁
4說文校箋第246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237頁,第21字
6說文今釋第845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486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21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247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50頁,第23字
11標注說文第244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196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187頁【補遺】第16910頁
14通訓定聲第1302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513頁【崇文】第2049頁
16說文句讀第774頁
17章授筆記第253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五冊,第957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591頁,第1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