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qīn ㄑㄧㄣ

亻部 共9画 左右结构 4FB5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亻部

9画

7画

左右结构

qin

qīn

会意字

WVPC

OSME

NXWX

27247

0187

3954

4FB5

[325114554] 撇、竖、横折、横、横、点、横撇/横钩、横撇/横钩、捺

侵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八上反切七林切頁碼262頁,第5

異體

㑴漸進也。从人、又持帚,若埽之進。又,手也。

附注按:隸變作侵。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五反切七林反頁碼673頁,第2行,第2

㑴漸進也。從人、又,持帚若埽之進也。會意。

鍇注臣鍇按:《史記・封禪書》曰:「稍侵尋。」漸進之意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八上反切七林切古音第七部頁碼1495頁,第2許惟賢656頁,第8

㑴漸進也。

段注漸當作𧽯𧽯,進也。侵之言駸駸也。《水部》。浸淫,隨理也。浸淫亦作侵淫。又侵陵亦漸逼之意。《左傳》曰:無鐘𡔷曰侵。《穀梁傳》曰:苞人民,毆牛馬曰侵。《公羊傳》曰:觕者曰侵。精者曰伐。又《穀梁傳》曰:五穀不𦫵謂之大侵。

从人又持帚。

段注句。

若埽之進。

段注釋持帚之意。

又,

段注逗。

手也。

段注七林切。七部。

白话解释

侵,渐进。字形采用“人、又、帚”会义,像人手持扫帚,边扫边前移。又,表示手。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由「又」、「帚」二字構成,隸定為「」。從又持帚,表示循序漸進,侵佔擄掠之義,是「侵」字的初文。甲骨文或作,從牛、聲。或作,從牛,省聲,聲符兼義,即所謂「驅牛馬」之義。金文承自甲骨文第二例,增益「人」形,隸定為,從人、聲,聲符兼義,即所謂「苞(俘虜)人民」之義。戰國文字承之,人形變易「戈」形,從戈、聲,聲符兼義。篆文承自金文,隸書、楷書承自篆文,從省聲,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侵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15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659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502頁
4說文校箋第333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316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1142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951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036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687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04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327頁,第14字
12說文注箋第2692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8080頁【補遺】第17205頁
14通訓定聲第323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693頁【崇文】第2769頁
16說文句讀第1072頁
17說文新證第635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七冊,第353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772頁,第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