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róu ㄖㄡˊ

木部 共9画 上下结构 67D4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木部

9画

5画

上下结构

rou

róu

形声字

CBTS 86 、 CNHS 98

NHD

XSMF

17904

2677

4065

67D4

[545231234] 横撇/横钩、点、横撇/横钩、竖钩、撇、横、竖、撇、捺

柔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上反切耳由切頁碼186頁,第6

柔木曲直也。从木矛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一反切然尤反頁碼465頁,第2行,第1

柔木曲直也。從木矛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上反切耳由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006頁,第2許惟賢443頁,第6

柔木曲直也。

段注《洪範》曰:木曰曲直。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考工記》多言揉。許作煣。云屈申木也。必木有可曲可直之性,而後以火屈之申之。此柔與煣之分別次弟也。詩荏染柔木。則謂生木。柔之引伸爲凡耎弱之偁,凡撫安之偁。

從木。矛聲。

段注耳由切。三部。

白话解释

柔,糅扳木条,使之由曲变直。字形采用“木”作边旁,“矛”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楚系文字作「」,從在木上,像雙手整治樹木的樣子;秦系文字作「」,其上當是「」之省形。篆文則改從木、矛聲。「矛」為武器,引申也有調整、治理的意思,故為示義的聲符。隸書、楷書則為篆文隸定之形體。在六書中,戰國文字屬於異文會意,篆文以下則屬於形聲兼會意。

柔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67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474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368頁
4說文校箋第234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229頁,第18字
6說文今釋第808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1419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09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186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45頁,第8字
11標注說文第233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1868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5939頁【補遺】第16879頁
14通訓定聲第1043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486頁【崇文】第1941頁
16說文句讀第735頁
17古字詁林第五冊,第854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575頁,第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