焞
笔顺 反馈

复制

tūn ㄊㄨㄣ

火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711E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火部

12画

8画

左右结构

tun

tūn

OYBG

FYRD

UOJY

90847

711E

[433441251521] 点、撇、撇、点、点、横、竖、横折、横、横撇/横钩、竖钩、横

焞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上反切他昆切頁碼336頁,第36

𤑴

異體

𤑴明也。从火𦎫聲。《春秋傳》曰:「焞燿天地。」

附注段玉裁注:「今本《國語》作淳,漢碑作焞。」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九反切他門反頁碼823頁,第1行,第3

𤑴明也。從火𦎧聲。《春秋傳》曰:「焞燿天地。」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上反切他昆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1937頁,第2許惟賢847頁,第3

𤑴朙也。

段注《鄭語》。史伯曰:黎爲高辛氏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崔瑗河閒相張平子碑云:遷大史令。實掌重黎厤紀之度。亦能焞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有漢。今本《國語》作淳。漢碑作焞,與許所據合。韋云:淳,大也。燿,明也。下文云:敦大則焞燿。自皆當訓明。《士喪禮》楚焞。所以鑽灼龜者。楚,荊也。焞,葢亦取明火之意。引申之又訓盛。《采芑》傳曰:焞焞,盛也。漢時有敦煌郡。應劭《地理風俗記》曰:敦,大也。煌,盛也。唐時乃作燉煌。見《元和郡縣志》。燉乃唐人俗字。非焞之異體也。

從火𦎫聲。

段注他昆切。十三部。毛詩吐雷切,音之轉也。

《春秋傳》曰:

段注傳,當作《國語》。

𤑴耀天地。

段注檃括《鄭語》。

焞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63頁,第16字
2陳昌治本第839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639頁
4說文校箋第431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400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1447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470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494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129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63頁,第15字
11標注說文第417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3455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9963頁【補遺】第17515頁
14通訓定聲第3178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864頁【崇文】第3453頁
16說文句讀第1389頁
17古字詁林第八冊,第701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951頁,第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