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ㄒㄧ

夕部 共3画 独体字 5915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夕部

3画

独体字

xi

指事字

QTNY

NI

RS

27200

1119

4706

5915

[354] 撇、横撇/横钩、点

夕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上反切祥易切頁碼222頁,第11

夕莫也。从月半見。凡夕之屬皆从夕。

附注孫海波《甲骨文錄考釋》:「卜辭月夕同文,惟以文義別之,蓋月夕二字之誼同取於月初見,故易混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三反切辭易反頁碼569頁,第3行,第1

夕暮也。從月半見。凡夕之屬,皆從夕。

鍇注臣鍇曰:「月字之半也。月初生,則暮見西方,故半月爲夕。」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上反切祥易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258頁,第1許惟賢552頁,第1

夕𦱤也。

段注𦱤者,日且冥也。日且冥而月且生矣。故字从月半見。旦者,日全見地上。𦱤者,日在茻中。夕者,月半見。皆會意象形也。

从月半見。

段注祥易切。古音在五部。

凡夕之屬皆从夕。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古亦訓邪;音近夕,从半月,故訓邪。

白话解释

夕,太阳下山。字形依据“月”字变形,像月亮半隐半现。所有与夕相关的字,都采用“夕”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月、夕二字同形,須藉文義判讀之。及至後也,表月亮之意,示傍晚之義,漸次分明。因此,月於六書屬象形,夕亦屬象形。或以文義區別,以月屬象形,夕屬省體象形,似非適宜。金文之,承自甲文,顯而易見。繼由戰國文字一直到楷書之夕,其形也都大同小異,當可明其承襲。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夕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39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563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433頁
4說文校箋第283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271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977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676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58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441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73頁,第4字
11標注說文第278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227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7001頁【補遺】第17048頁
14通訓定聲第1858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592頁【崇文】第2365頁
16說文句讀第905頁
17說文新證第554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291頁,第1字
19古字詁林第六冊,第518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673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