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ㄧㄝˋ

丨部 共6画 独体字 66F3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丨部

6画

独体字

ye

形声字

JXE 86 、 JNTE 98

LWP

KZM

50006

2576

5023

66F3

[251153] 竖、横折、横、横、斜钩、撇

曳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余制切頁碼493頁,第10

𦥙

異體

𦥙臾曳也。从𦥔丿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延世反頁碼1149頁,第1行,第2

𦥙臾曳也。從申丿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余制切、余制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985頁,第2許惟賢1295頁,第5

𦥙臾曳也。

段注臾曳巳見上文。故但云臾曳也。此許之通例也。臾曳雙聲。猶牽引也。引之則長。故衣長曰曳地。

从申。厂聲。

段注厂見十二篇。余制切。抴也。象抴引之形。此形聲包會意也。余制切。十五部。

白话解释

曳,双手抓着拖曳。字形采用“申”作边旁,采用“丿”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段注本《說文‧申部》:「臾曳也。从申、丿聲。」段玉裁以為「丿」像「抴引之形」,構形是「形聲包會意」。金文臾作「」,從人、從?,像兩手抴引一人之形,是異文會意字。秦漢之際,二字分化,篆文沿用金文「?」旁,中作人形者為「臾」,末筆作丿筆者為「曳」。篆文「曳」及所從之「申」,所從「?」旁皆隸變為「{font face='標楷體'}曰{/font}」。隸書、楷書隸變為「曳」。臾、曳同字,構形當是金文臾字從?、從人的形變分化,本義是抴人。在六書中屬於變體指事。

曳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78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1253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934頁
4說文校箋第655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588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2177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3616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726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099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91頁,第3字
11標注說文第628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517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4270頁
14通訓定聲第2257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301頁【崇文】第5201頁
16說文句讀第2146頁
17說文新證第983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1151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366頁,第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