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扌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63D6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扌部

12画

9画

左右结构

yi

形声字

RKBG

QRSJ

DJCE

56041

2253

5030

63D6

[121251122111] 横、竖钩、提、竖、横折、横、横、竖、竖、横、横、横

揖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伊入切頁碼400頁,第19

異體𢯇

揖攘也。从手咠聲。一曰手箸胷曰揖。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伊入反頁碼963頁,第3行,第1

揖讓也。從手咠聲。一曰手著胷曰揖。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伊入切古音第八部頁碼2376頁,第1許惟賢1033頁,第1

揖攘也。

段注攘汲古閣改作讓。誤。此與下文攘推也相聯爲文。鄭禮注云:推手曰揖。凡拱其手使前曰揖。凡推手小下之爲土揖。推手小舉之爲天揖。推手平之爲時揖也。成十六年。敢肅使者。則若今人之長揖。

从手。咠聲。

段注伊入切。八部。

一曰手箸匈曰揖。

段注此別一義。上言揖以爲讓。謂手遠於胸。此言手箸於胸曰揖者。箸直略切。《禮經》有揖有厭。厭一涉切。推手曰揖。引手曰厭。推者,推之遠胸。引者,引之箸胸。如《鄉飲酒》。主人揖先入。此用推手也。賓厭眔賓。此用引手也。謙若不敢前也。今文厭皆作揖。則今文禮有揖無厭。許君於禮或從古文。或從今文。此手箸胸曰揖。葢於此從今文。不從古文。是以統謂之揖尒。推手引手隨宐而用。今人謙讓亦兼有此二者。《周禮》疏,《儀禮》疏厭或作撎。譌字不可從。

揖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90頁,第9字
2陳昌治本第1007頁,第9字
3黃侃手批第759頁
4說文校箋第525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473頁,第14字
6說文今釋第1739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936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587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525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314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503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417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1726頁【補遺】第17784頁
14通訓定聲第423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041頁【崇文】第4161頁
16說文句讀第1710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606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1105頁,第1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