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ㄩˇ ㄩˋ ㄩˊ

一部 共3画 独体字 4E0E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一部

3画

独体字

yu

会意字

GNGD

YSM

AZA

21127

5280

5175

4E0E

[151] 横、竖折折钩、横

与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余呂切頁碼471頁,第3

与賜予也。一勺爲与。此与與同。

附注《說文新證》:「『與』的簡體字。『與』从舁,牙聲,其後『牙』聲形體稍變(加繁飾『一』),乃獨立為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七反切尹汝反頁碼1101頁,第4行,第1

与賜予也。一勺爲與。此即與同。

鍇注臣鍇曰:不患少,而患不均。故從一勺。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余呂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858頁,第2許惟賢1243頁,第1

与賜予也。

段注賜,予也。予,推予歬人也。

一勺爲与。

段注下从勺。一者,推而予之。余呂切。五部。

此與予同意。

段注大徐作此与與同。小徐作此卽與同。惟小徐袪妄內作與予皆同。近是。今正。以一推勺,猶以亅推予也。故曰同意。與,攩與也。从舁。義取共舉。不同与也。今俗以與代与。與行而与廢矣。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賜与。黨與。

与,賜予也。黨與。

字形解说

金文字形從舁、牙聲。從舁,舁字「從?廾」,像四手共舉;牙聲,聲兼義,像兩人用手鉤牙之形,表示給予。戰國文字「從舁、牙聲」,承金文字形而來。篆文形變為從舁、与聲。与聲,聲兼義,与為與字省舁,字形由牙字變體而來。《說文》古文從廾、与聲。隸書、楷書承篆文字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与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35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1204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894頁
4說文校箋第627頁,第16字
5說文考正第560頁,第10字
6說文今釋第2085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3477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697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977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74頁,第2字
11標注說文第604頁,第11字
12說文注箋第498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3693頁
14通訓定聲第1692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1244頁【崇文】第4973頁
16說文句讀第2060頁
17說文新證第928頁,第3字
18章授筆記第587頁,第6字
19古字詁林第十冊,第617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293頁,第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