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ㄩˋ

木部 共29画 上中下结构 9B31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木部

29画

26画

上中下结构

yu

SRME 86 、 STFE 98

DDBUH

FMRP

44722

7599

9B31

[12343112521234453444445235333] 横、竖、撇、点、撇、横、横、竖、竖折/竖弯、竖、横、竖、撇、点、点、横撇/横钩、撇、点、点、点、点、点、竖折/竖弯、竖、撇、竖弯钩、撇、撇、撇

鬱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上反切迂弗切頁碼195頁,第5

鬱木叢生者。从林,𩰪省聲。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字,于省吾《釋󰼹》以為即『鬱』之初文,字从林、从[⿱大勹],象林中有一人俯伏於地,上有一人正立踐踏其脊背,被踐踏者心情抑鬱。吳振武《說苞鬱》則以為甲骨文『󰼹』字从大、从[⿱林勹]([⿱林勹]即苞,義為草木叢生茂盛),會林木積聚茂盛之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一反切迂拂反頁碼500頁,第6行,第1

鬱木叢生者。從林,𩰪省聲。

鍇注臣鍇曰:「此森鬱字,𩰪𩰪鬯字。」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上反切迂弗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083頁,第2許惟賢477頁,第1

鬱木叢者。

段注依《韵會》本。《秦風》。鬱彼北林。毛曰:鬱,積也。鄭司農注《考工記》曰:惌讀如宛彼北林之宛。《菀桺》傳曰:菀,茂林也。《桑柔》傳曰:菀,茂皃。按宛菀皆卽鬱字。

從林。𩰪省聲。

段注迂弗切。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木積曰鬱。菀(木積)與鬱音同,音轉為怨。愠、慰音義亦同。可見古人造字先造外物,後引為心中情操之字。

鬱積。鬱本叢木,與菀(木積)音義皆同,蓋菀之入聲即鬱字也。怨與鬱、菀音義皆同(慍、慰亦然)。鬱、菀、怨、慍、慰皆同。古人造字,其最先者必為器物,後乃造出精神狀態之字,故最初必只有鬱字。

字形解说

甲骨文有字,金文有字,並從林、從字,從大、從ㄅ,于省吾說「ㄅ」像一人俯伏於地,上面的「大」像人正立踐踏其背脊,表示壓抑、鬱悶的意思。從林以表示香草,古人搗而煮之成汁,再調和到黑黍釀成的鬯酒之中,即金文中所說的「鬱鬯」美酒。「鬱」字即美酒之專字,故從「鬯」。聲符「」也替換為「缶」。後世的「鬱」,用為憂鬱,引申為「林叢生者(林木茂盛)」。金文與甲骨文同,〈孟父壺〉增飾「」。戰國文字從林、從冖、從皀、從寸,表示以香草搗煮為汁,持以調合到黍類釀成的鬯酒中,對照漢碑〈魏上尊號奏〉,隸書多一聲符「缶」。篆文「皀」替換為「鬯」,義近通用。《說文‧林部》:「鬱,木叢生者。从林,省聲。」又鬯部:「,芳草也,十葉為貫,百廿貫,築以煮之為,从(ㄐㄩˇ)、缶、冖(ㄇㄧˋ)、鬯、彡(ㄕㄢ),其飾也。一曰鬯。」鬯,指用百草之花及遠方鬱人所貢芳草,二者合釀,芬芳保暢,可用以降神。「鬱」字从林、省聲。本義是草木叢集茂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臺灣標準字作「鬱」,規範字作「郁」,是同音替代。

鬱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85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501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386頁
4說文校箋第251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241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861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507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26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273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53頁,第1字
11標注說文第247頁,第19字
12說文注箋第199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290頁【補遺】第16922頁
14通訓定聲第2505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521頁【崇文】第2081頁
16說文句讀第788頁
17說文新證第433頁,第2字
18章授筆記第258頁,第1字
19古字詁林第六冊,第17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601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