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zēng ㄗㄥ

土部 共15画 左右结构 589E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土部

15画

12画

左右结构

zeng

zēng

形声字

FULJ

GCWA

BULK

48166

1073

5286

589E

[121432524312511] 横、竖、提、点、撇、竖、横折、竖、点、撇、横、竖、横折、横、横

增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作滕切頁碼454頁,第37

增益也。从土曾聲。

附注王筠句讀:「『曾』下雖云『詞之舒也』,而『會』下則曰:『曾益也。』知增即曾之分別文。」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走稜反頁碼1069頁,第3行,第1

增益也。從土曾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作滕切古音第六部頁碼2755頁,第3許惟賢1198頁,第1

增益也。

段注益者,饒也。會下曰:曾,益也。是可叚曾爲之。

从土。曾聲。

段注作滕切。六部。

白话解释

增,添加。字形采用“土”作边旁,“曾”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金文用「曾」為「增」,用例見於〈輔師?簋〉。楷書則本於篆文。《說文‧土部》:「增,益也。从土、曾聲。」「曾」為「甑」之初文,像甑之形。甑不單用,須架於釜鬲之上,方可蒸食(參「曾」字條)。故從「曾」之字,多有「增高」之義。「增」本作「曾」,後來假借為語氣詞,表示「乃」、「竟」等意思,轉注為從「土」、「曾」聲的「增」字,保留其本義。「增」字從土,表示與土地地形相關;從曾,表示音讀,兼表增高之義,本義為添加、增益。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增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01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1160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863頁
4說文校箋第604頁,第15字
5說文考正第540頁,第13字
6說文今釋第2003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3354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72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872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359頁,第23字
11標注說文第580頁,第14字
12說文注箋第4787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3247頁【補遺】第17995頁
14通訓定聲第278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199頁【崇文】第4793頁
16說文句讀第1981頁
17古字詁林第十冊,第260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252頁,第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