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zhì ㄓˋ

阝部 共9画 左右结构 965F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阝部

9画

7画

左右结构

zhi

zhì

BHIT 86 、 BHHT 98

NLYLH

YIKO

71221

7106

5876

965F

[522121233]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竖、横、竖、横、竖、撇、撇

陟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竹力切頁碼480頁,第4

陟登也。从𨸏从步。

𠌹

𠌹古文陟。

附注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从𨸏,示山陵形;从𣥕,象二足由下而上。此字之意但示二足上行,不復別左右足。」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或从步,或从𣥕不拘,但象其上升之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竹力反頁碼1119頁,第6行,第4

𠌹登也。從𨸏、步。

反切………頁碼1119頁,第7行,第1

古文陟如此。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竹力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927頁,第1許惟賢1272頁,第10

𠌹登也。

段注《釋詁》曰:陟,陞也。《毛傳》曰:陟,𦫵也。陞者,𦫵之俗字。𦫵者,登之叚借。《禮・喪服》注曰:今文禮皆登爲𦫵。俗誤巳行久矣。據鄭說則古文禮皆作登也。許此作登不作𦫵者,許書說解不用叚借字也。漢人用同音字代本字。旣乃不知有本字。所謂本有其字,依聲託事者然也。

𨸏步。

段注謂緣𨸏而步也。𨸏有層次可尋。是謂會意。竹力切。一部。

古文陟。

白话解释

陟,登山。字形采用“阜、步”会义。

陟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51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1227頁,第9字
3黃侃手批第910頁
4說文校箋第641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571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2126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3545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711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029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380頁,第25字
11標注說文第616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5080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13944頁【補遺】第18090頁
14通訓定聲第580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271頁【崇文】第5081頁
16說文句讀第2100頁
17古字詁林第十冊,第802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317頁,第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