髵
笔顺 反馈

复制

ér ㄦˊ

髟部 共16画 上下结构 9AF5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髟部

16画

6画

上下结构

er

ér

DEDJ

SHMBL

CHGL

72227

9AF5

[1211154333132522] 横、竖、横、横、横、撇折、点、撇、撇、撇、横、撇、竖、横折钩、竖、竖

髵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九下反切如之切頁碼314頁,第11

而頰毛也。象毛之形。《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从而。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八反切忍伊反頁碼781頁,第2行,第1

而頰毛也。象毛之形,假借爲語助。《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從而。

鍇注臣鍇曰:「象頰毛連屬而下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九下反切如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1814頁,第1許惟賢793頁,第1

而須也。象形。

段注各本作頰毛也,象毛之形。今正。頰毛者,須部所謂𩒹須之類耳。《禮運・正義》引《說文》曰:而,須也。須謂頤下之毛。象形字也。知唐初本須篆下頤毛也。而篆下云須也。二篆相爲轉注。其象形,則首畫象鼻耑。次象人中。次象口上之頾。次象承漿及頤下者。葢而爲口上口下之總名。分之則口上爲頾。口下爲須。須本頤下之專偁。頾與承漿與頰𩒹皆得偁須。是以而之訓曰須也象形。引伸假借之爲語䛐。或在發端。或在句中。或在句末。或可釋爲然。或可釋爲如。或可釋爲汝。或釋爲能者,古音能與而同。叚而爲能。亦叚耐爲能。如之切。一部。

《周禮》曰:作其鱗之而。

段注𦒱工記・梓人》文。鄭云:之而,頰𩑔也。戴先生云:鱗屬頰側上出者曰之。下埀者曰而。此以人體之偁施於物也。按顧氏《玉篇》以《而部》次於毛毳冄之後。角皮之前。則其意訓而爲獸毛。絕非許意。

凡而之屬皆从而。

白话解释

而,脸颊上的络腮胡子。字形像毛发之形。《周礼》上有句子说,“振作起它的麟和脸颊上的毛” 。所有与而相关的字,都采用“而” 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上像人的下巴,下像其鬚。金文二例同甲文之形,唯第二例在形體上端增一飾畫,不影響其音、義。戰國文字首例和金文首例同形,二、三例形略有變,稍失其形。篆文作,鬍鬚中斷,頗失其形。字經隸書,一承篆文之形,一則形變作,楷書即據以定體,也就不易瞭解其初形了。

而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21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785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599頁
4說文校箋第403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377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1358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316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671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005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46頁,第2字
11標注說文第390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323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9416頁【補遺】第17429頁
14通訓定聲第731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815頁【崇文】第3257頁
16說文句讀第1292頁
17說文新證第731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八冊,第368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901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