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ěr ㄦˇ

耳部 共6画 独体字 8033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耳部

6画

独体字

er

ěr

象形字

BGHG

SJ

CE

10400

5101

2290

8033

[122111] 横、竖、竖、横、横、横

耳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而止切頁碼398頁,第14

耳主聽也。象形。凡耳之屬皆从耳。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柔以反頁碼958頁,第5行,第1

耳主聽也。象形。凡耳之屬皆從耳。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而止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361頁,第5許惟賢1026頁,第9

耳主聽者也。

段注者字今補。凡語云而已者,急言之曰耳。在古音一部。凡云如此者,急言之曰爾。在古音十五部。如《世說》云聊復爾耳。謂且如此而已是也。二字音義。絶不容相混。而唐人至今譌亂至不可言。於古經傳亦任意塡寫。致多難讀。卽如《論語》一經。言云爾者,謂如此也。言謹爾,率爾,鏗爾者,爾猶然也。言無隱乎爾,一日長乎爾,爾猶汝也。言汝得人焉爾乎,言得人於此否也。《公羊傳・三年問》焉爾,皆訓於此也。全經惟有前言戲之耳,乃而已之訓。今俗刻作汝得人焉耳乎。乃極爲可笑。曹操曰:俗語云生女耳。耳是不足之詞。此古說之存者也。音轉讀爲仍。如耳孫亦曰仍孫是也。

象形。

段注而止切。一部。

凡耳之屬皆从耳。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云爾」者,爾云也,猶如此說也。《孟子》:「然而無有(衍)乎爾(彼),則亦無(衍)有于爾(此)。」生女耳。耳,猶而己也。

白话解释

耳,负责听音的器官。字形像耳廓形状。所有与耳相关的字,都采用“耳”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像人左耳外廓的樣子。金文三例,都像左耳之形,只是其一、二例多了耳竅,更為寫實。第三例似描摩人耳之形,無異圖畫。戰國文字二例,第一例耳朵上、下的邊緣向右延伸,稍失其形;第二例耳上的邊緣向右延伸,內側邊緣向下彎曲,更離其形,不過,大抵看來,仍像人耳之形。篆文應是承自戰國文字第二例,外像耳朵的邊緣,中有竅,右側邊緣向下延長,不免失形。隸書耳與篆文耳無甚差異。楷書繼之隸書,上、下耳邊橫向延長,形變更大,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耳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86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1001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755頁
4說文校箋第521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470頁,第15字
6說文今釋第1728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920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84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511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12頁,第11字
11標注說文第500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415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1661頁【補遺】第17773頁
14通訓定聲第735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036頁【崇文】第4141頁
16說文句讀第1700頁
17說文新證第838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487頁,第3字
19古字詁林第九冊,第565頁,第2字
20古字釋要第1098頁,第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