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gǎi ㄍㄞˇ

攵部 共7画 左右结构 6539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攵部

7画

3画

左右结构

gai

gǎi

会意字

NTY

SUOK SVOK

YYMO

18740

2395

2436

6539

[5153134] 横折、横、竖提、撇、横、撇、捺

改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下反切古亥切頁碼97頁,第25

改更也。从攴、己。

鉉注李陽冰曰:「己有過,攴之卽改。」

附注徐鍇繫傳:「从攴,己聲。」徐灝注箋:「改、變、更,竝从攴。有所治以改其舊式也。李陽冰云:『己有過,攴之則改。』」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六反切古亥反頁碼261頁,第2行,第1

改更也。從攴己聲。(李陽冰曰:「己有過攴之即改。」)

鍇注臣鍇曰:「從戊己之己。」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下反切古亥切古音第一部頁碼493頁,第1許惟賢220頁,第8

改更也。

段注雙聲。

从攴。已聲。

段注或無聲。誤。古亥切。一部。

白话解释

改,变更。字形采用“攴、己”会义。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攴、巳聲。從攴,本義為小擊,引申為教導訓誡;巳聲,聲兼義,本義為尚未成形的胎兒,引申為幼兒。從攴、巳聲,表示教訓已犯錯的孩子,使其向善。金文承甲骨文字形而來。篆文以「攺」(音讀為ㄧˇ yǐ)為驅鬼避邪,而以「改」為改正。隸書、楷書承篆文改正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改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92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264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210頁
4說文校箋第129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123頁,第22字
6說文今釋第439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753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767頁,第3字
9說文集注第638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78頁,第5字
11標注說文第128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958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3648頁【補遺】第16545頁
14通訓定聲第683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260頁【崇文】第1037頁
16說文句讀第370頁
17古字詁林第三冊,第648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334頁,第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