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hàn ㄏㄢˋ

龺部 共16画 左右结构 7FF0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龺部

16画

10画

左右结构

han

hàn

形声字

FJWN

JJOSM

EDYY

48427

5060

2618

7FF0

[1225111234541541] 横、竖、竖、横折、横、横、横、竖、撇、捺、横折钩、点、提、横折钩、点、提

翰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四上反切侯幹切頁碼110頁,第4

翰天雞赤羽也。从𦏲倝聲。《逸周書》曰:「大翰,若翬雉,一名鷐風。周成王時蜀人獻之。」

附注段玉裁依《太平御覽》改作「天雞也,赤羽」。按:石鼓文從飛,從飛與從羽同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七反切侯玩反頁碼287頁,第6行,第2

翰天鷄,赤羽也。從羽,從倝聲。《逸周書》曰:「文翰若翬雉,一名鷐風,周成王時,蜀人獻之。」

鍇注臣鍇按:謝靈運詩曰:「天鷄弄和風。」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四上反切矦榦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550頁,第2許惟賢246頁,第6

翰天雞也。

段注也字依《御覽》補。《釋鳥》。鶾,天雞。鶾本又作翰。《鳥部》鶾,訓雉肥翰音者。則此作翰是。天雞,樊光云一名山雞。

赤羽。

段注各本有也。非。今刪。自翨至翠五字皆主謂鳥。其鳥彊羽,赤羽,故其字从羽不从鳥。

从羽。倝聲。

段注矦榦切。十四部。《小宛》傳云:翰,高也。謂羽長飛高。此別一義。《桑扈》、《文王有聲》、《崧高》,板傳皆云:翰,榦也。此謂詩以翰爲楨榦字也。同音假借。

《逸周書》曰:

段注此《漢志・周書》七十一篇,周《史記》也。以別於《尙書》之《周書》。故謂之《逸周書》。

文翰若翬雉。一名鷐風。周成王時蜀人獻之。

段注文或作大。誤。王會篇文。今本作蜀人以文翰。文翰者若皐雞。孔晁云:鳥有文彩者。《太平御覽》皐作皇。郭注《爾雅》皐作彩。許作翬雉。疑有誤。按許引王會者六。《魚部》。周成王時揚州獻鰅魚。《鳥部》。周成王時氐羌獻鸞鳥。《艸部》。《芣苢》其實如李。令人宜子。《周書》所說。《禸部》。周成王時州靡國獻𥝋𥝋。《馬部》。𩢌,吉皇之乗。周成王時犬戎獻之。《犬部》。匈奴有狡犬。内四條文義略同此。此不當有一名鷐風四字橫梗於其中也。四字當在蜀人獻之之下。一名當作一曰:一曰者,別一義也。《常武》曰:如飛如翰。毛云:疾如飛。摰如翰。鄭云:翰,飛鳥之豪俊也。此鷐風曰翰之證。《釋鳥》、《毛傳》皆云:晨風,鸇也。《易林》晨風,文翰竝舉。無緣文翰一名鷐風。譌舛顯然矣。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訓高者,乃岸之假借。

赤羽。《禮記》馬亦稱翰,鄭康成謂「白馬稱翰」,然則赤、白皆指鮮明言之(所謂赤白分明)翰林、羽翰乃㲦之借。

引申鳥羽亦稱翰,羽長可飛亦曰翰。

白话解释

翰,天鸡的赤羽。字形采用“羽”作边旁,“倝”是声旁。《逸周书》上说:“大翰,有如身披五彩羽毛的鸟儿,翰的另一名称叫“鷐风”。周成王时蜀人向成王进献过翰。”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石鼓文‧吾水》作「」,從飛、倝(ㄍㄢˋ)聲。段注本《說文》:「翰,天雞也,赤羽。从羽、倝聲。」飛、羽義近通用,從飛、從羽,皆表示與飛鳥相關;從倝,表示音讀,本義是赤羽山雞,也叫錦雞。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翰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16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293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230頁
4說文校箋第145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139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491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842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196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713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87頁,第4字
11標注說文第142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107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3952頁【補遺】第16582頁
14通訓定聲第2857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285頁【崇文】第1137頁
16說文句讀第413頁
17章授筆記第156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四冊,第60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370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