曶
笔顺 反馈

复制

ㄏㄨ

日部 共8画 上下结构 66F6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日部

8画

4画

上下结构

hu

QRJF

PHA

RYOK

27602

66F6

[35332511] 撇、横折钩、撇、撇、竖、横折、横、横

曶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呼骨切頁碼149頁,第13

𡇆

異體

𡇆出气詞也。从曰,象气出形。《春秋傳》曰:「鄭太子曶。」

𡆳

異體𡆷𠯳

𡆳籒文曶。一曰佩也。象形。

附注段玉裁注:「此與《心部》忽音同義異,忽,忘也……今則忽行而曶廢矣。」「象笏字古作𡇆,許《竹部》無笏。」徐灝注箋:「(𡇆)上屈象椎頭,下象方體,故以為象佩笏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九反切呼乙反頁碼382頁,第1行,第1

𡆳出气詞也。從曰,象气出形。《春秋傳》曰:「鄭太子曶。」

鍇注臣鍇曰:「指事,今《左傳》作忽。」

反切………頁碼382頁,第1行,第2

籒文曶。一曰佩也。象形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呼骨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808頁,第1許惟賢359頁,第8

𡆳出气䛐也。

段注《玉篇》作󶜂。出气者,其意也。𡇆者,其言也。意內言外謂之䛐。此與《心部》忽音同義異。忽,忘也。若《羽獵賦》蠁曶如神,傳毅《舞賦》雲轉飄曶,漢樊敏碑奄曶滅形皆出气之意。倐𠦪之皃本當用此字。不當作忽忘字也。《楊雄傳》。於時人皆曶之。則假曶爲忽。《古今人表》仲忽作中曶。許云鄭大子曶。則未識名字取何義也。今則忽行而曶廢矣。

从曰:の象气出形。

段注呼骨切。十五部。俗作曶。

《春秋傳》曰:鄭大子曶。

段注始見《左傳》桓公十年。今字作忽。

籒文曶。

段注从口。

一曰佩也。象形。

段注按六字當作一曰佩曶也五字。系於象气出形之下,《春秋傳》之上。淺人改易之。致不通耳。下得謂古笏可从口,不可从曰:亦不得謂[⿱の口]象笏形也。《咎繇謨》。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漢書》在治忽作七始訓。《史記》作來始滑。裴駰曰:《尙書》滑字作曶。音忽。鄭曰:曶者,臣見君所秉。書思對命者也。君亦有焉。據此則象笏字古作曶。許《竹部》無笏。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忽然之忽當作此。忽,忘也。

忽然之忽當作曶,與𠦪聲誼同。曶者,忘也。象笏當作忽,所以備忽忘也,用竹簡,猶今小冊子也。

出气詞也。忽然字當作曶。忽,忘也,義别。籀文之曶即朝笏之正字。

曶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96頁,第10字
2陳昌治本第395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305頁
4說文校箋第196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185頁,第6字
6說文今釋第667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1175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68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978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19頁,第6字
11標注說文第194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1544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5041頁【補遺】第16743頁
14通訓定聲第2512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404頁【崇文】第1613頁
16說文句讀第595頁
17章授筆記第202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五冊,第11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482頁,第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