泲
笔顺 反馈

复制

ㄐㄧˇ

氵部 共7画 左右结构 6CF2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氵部

7画

4画

左右结构

ji

ITNT

ELXH

VMIM

35127

6CF2

[4413523] 点、点、提、撇、竖折折钩、竖、撇

泲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子禮切頁碼361頁,第18

𭰉

異體

𭰉沇也。東入于海。从水𠂔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即洗反頁碼886頁,第4行,第1

𭰉沇也,東入于海。從水𠂔聲。

鍇注臣鍇曰:「今多作濟,故與常山濟水相亂,此則四瀆之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子禮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110頁,第1許惟賢921頁,第4

𭰉沇也。東入于海。

段注按沇󰿡二篆之解,文體與漾漢浪三篆同。皆用《禹貢》文也。《禹貢》曰:道沇水東流爲濟。入于河。泆爲熒。東出於陶丘北。又東至于渮。又東北會于汶。又北東人于海。今󰿡水不特入河以後經文所謂不可致詳。考《郡國志》曰:河東垣有王屋山。兖水出。河內溫。濟水所出。王莽時大旱。遂枯絕。《水經注》曰:濟水故瀆在溫。當王莽之世。川瀆枯竭。其後水流徑通。津渠勢改。尋梁脈水。不與昔同。是在西漢已後所謂東流爲濟入于河者,已非禹蹟之舊矣。許云東入于海。此謂禹時故道。獨行達海。故謂之瀆。今之大淸河,小淸河非無󰿡水在其閒。而混淆莫辨。漢水之源,今與經絕殊。󰿡水之流,軼出地中而爲巨川。今又與經絕殊也。

从水。󰑒聲。

段注子禮切。十五部。按四瀆之󰿡字如此作。而《尙書》、《周禮》、《春秋》三傳,《爾雅》、《史記》、《風俗通》、《釋名》皆作濟。毛《詩・邶風》有󰿡字。而傳云地名。則非水也。惟《地理志》引《禹貢》,職方作󰿡。而泰山郡下云:甾水入󰿡。《禹貢》汶水入󰿡。齊郡下云:如水入󰿡。河南郡下云:狼湯渠首受󰿡。東郡臨邑下云:有󰿡廟。然以濟南,濟陰名郡。志及漢碑皆作濟。則知漢人皆用濟。班志,許書僅存古字耳。《風俗通》說四瀆曰:濟出常山房子贊皇山。東入汦。酈氏譏其誤。亦可證󰿡字之久不行矣。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今作濟,然通用己久。出常山之泜,非四瀆之泲。

泲水。四瀆之泲不應作濟。

泲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14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908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688頁
4說文校箋第466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430頁,第14字
6說文今釋第1562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65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529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296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84頁,第4字
11標注說文第451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374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683頁【補遺】第17617頁
14通訓定聲第2454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934頁【崇文】第3733頁
16說文句讀第1508頁
17章授筆記第445頁,第5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34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006頁,第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