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jīng ㄐㄧㄥ

氵部 共8画 左右结构 6CFE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氵部

8画

5画

左右结构

jing

jīng

形声字

ICAG

ENOM

VXBI

37112

3193

6794

6CFE

[44154121] 点、点、提、横撇/横钩、点、横、竖、横

泾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古靈切頁碼360頁,第14

涇水。出安定涇陽幵頭山,東南入渭。雝州之川也。从水巠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堅丁反頁碼877頁,第1行,第1

涇水,出安定涇陽幵頭山,東南入渭。從水巠聲。雝州川也。

鍇注臣鍇按:《漢書》:「幵頭山在涇陽縣西。涇水東南至陽陵入渭,過郡三行千六十里。」幵,苦見反。在今靈州東南,土人謂之汧。屯山陽陵,漢景帝陵所在。

鍇注又按:自幵頭(一名薄落)東南,經新平扶風,至京兆高陵縣,而入渭,與淸、洛水合,至潼津入河。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古靈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2082頁,第1許惟賢910頁,第4

涇涇水。出安定涇陽幵頭山。東南入渭。

段注《禹貢》雍州曰:涇屬渭汭。《周禮・職方》氏曰:雍州,其川涇。《前志》曰:安定郡涇陽,幵頭山在西。《禹貢》涇水所出。東南至陽陵入渭。過郡三。行千六十里。雍州川。陽陵屬左馮翊。過郡三者,安定扶風馮翊也。今甘肅平涼府附郭平涼縣府西南有故涇陽城,漢縣也。幵頭山亦作筓頭山。《始皇紀》作雞頭山。在今平涼府西南四十里。今涇水出山之涇谷。經涇州。又經陝西邠州長武縣。至西安府高陵縣西南二十里入渭。曰涇口。大致東南流也。涇濁渭淸。故詩曰涇以渭濁。涇水漑田之利。自秦漢鄭國白公而後。迄於唐宋元明。皆修傷白渠。

雝州之川也。

段注《周禮・職方》氏文。班氏述《地理志》曰:采獲舊聞。考迹詩書。推表山川。以綴《禹貢》、《周官》、《春秋》。故每言《禹貢》某山。《禹貢》某水。某州川。某州浸。許意略同。

从水。巠聲。

段注古靈切。十一部。按《爾雅》直波爲俓。《釋名》作直波曰涇。云涇,徑也。言如道徑也。《莊子》。涇流之大。司馬彪云:涇,通也。《大雅》。鳧鷖在涇。《鄭箋》曰:涇,水中也。與下章沙訓水旁爲反對。謂水中流徑直,孤往之波也。今蘇州嘉興溝瀆曰某涇,某涇。亦謂其可徑通。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水名。涇流當作巠,水脈也。

涇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12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904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685頁
4說文校箋第464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429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1554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641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527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288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83頁,第5字
11標注說文第449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3707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621頁【補遺】第17606頁
14通訓定聲第3493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922頁【崇文】第3685頁
16說文句讀第1496頁
17章授筆記第443頁,第4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8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1004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