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ㄐㄩˋ

耳部 共14画 上下结构 805A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耳部

14画

8画

上下结构

ju

形声字

BCTI 86 、 BCIU 98

SEOOO SEOHO

CEXG

17232

5112

3059

805A

[12211154323334] 横、竖、竖、横、横、提、横撇/横钩、点、撇、竖、撇、撇、撇、捺

聚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八上反切才句切頁碼268頁,第7

異體𦕦

聚會也。从㐺取聲。邑落云聚。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五反切寂煦反頁碼688頁,第4行,第2

聚會也。從乑取聲。一曰:邑落曰聚。

鍇注臣鍇按:漢地理有鄉有聚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八上反切才句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546頁,第3許惟賢678頁,第3

聚會也。

段注《公羊傳》曰:會猶冣也。注云:冣,聚也。按《冖部》曰:冣,積也。積以物言。聚以人言。其義通也。古亦叚埾爲聚。

从㐺。取聲。

段注才句切。古音在四部。

一曰邑落曰聚。

段注《平帝紀》。立學官。《郡國》曰學。縣道邑侯曰校。鄉曰庠。聚曰序。張晏曰:聚,邑落名也。韋昭曰:小鄉曰聚。按邑落,謂邑中村落。

白话解释

聚,人口会集。字形采用“”作边旁,采用“取”作声旁。人口会集的乡邑、村落叫“聚”。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從、取聲。從,指眾人站在一起;取聲,聲兼義,表示聚集。凡從「取」聲的字如聚、冣、諏、陬等字都有聚集之意。篆文、隸書、楷書皆承戰國文字字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聚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29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677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515頁
4說文校箋第345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326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1178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2009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136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741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10頁,第4字
11標注說文第337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2787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8294頁【補遺】第17244頁
14通訓定聲第1456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712頁【崇文】第2845頁
16說文句讀第1105頁
17古字詁林第七冊,第519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792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