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lái ㄌㄞˊ

木部 共8画 嵌套结构 4F86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木部

8画

6画

嵌套结构

lai

lái

SWWI

DOO

FOOD

40908

4F86

[13434234] 横、撇、点、撇、点、竖、撇、捺

來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下反切洛哀切頁碼172頁,第6

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縫,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詩》曰:「詒我來麰。」凡來之屬皆从來。

附注徐灝注箋:「來本為麥名。《廣雅》曰『大麥,麰也。小麥,麳也』是也。古來麥字祇作來,假借為行來之來,後為借意所專,別作麳、䅘,而來之本義意廢矣。」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卜辭中諸來字皆象形。其穗或垂或否者,麥之莖強,與禾不同……叚借為往來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反切婁才反頁碼428頁,第3行,第1

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縫象其𦬆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詩》曰:「貽我來麰。」凡來之屬,皆從來。

鍇注臣鍇曰:「今小麥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下反切洛哀切古音第一部頁碼921頁,第5許惟賢407頁,第9

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也。

段注也字今補。《詩正義》此句作周受來牟也五字。《周頌》。詒我來麰。箋云:武王渡孟津。白魚躍入王舟。出涘以燎。後五日。火流爲烏。五至。以穀俱來。此謂遺我來牟。書說以穀俱來。云穀紀后稷之德。按《鄭箋》見《尙書・大誓》、《尙書》旋機鈐合符后。詩云來牟,書云穀。其實一也。下文云:來麰,麥也。此云瑞麥來麰。然則來麰者,以二字爲名。《毛詩傳》曰:牟,麥也。當是本作來牟,麥也。爲許麰下所本。後人刪來字耳。古無謂來小麥,麰大麥者。至《廣雅》乃云麳小麥,𪍓大麥。非許說也。《劉向》傳作釐麰。《文𨕖・典引》注引《韓詩內傳》。貽我嘉𪍓。薛君曰:𪍓,大麥也。與趙岐《孟子》注同。然韓傳未嘗云來小麥。

二麥一夆。象其芒朿之形。

段注二麥一夆,各本作一來二縫。不可通。惟思文《正義》作一麥二夆。今定爲二麥一夆。夆卽鏠字之省。許書無峯。則山耑字可作夆。凡物之標末皆可偁夆。夆者,朿也。二麥一夆爲瑞麥。如二米一稃爲瑞黍。葢同夆則亦同稃矣。《廣韵》十六咍引《埤蒼》曰:䅘麰之麥。一麥二稃。周受此瑞麥。此一二㒳字亦是互譌。二麥一稃。亦猶異畮同穎,雙觡共柢之類。其字以从象二麥,以巿象一芒。故云象其芒朿之形。洛哀切。古音在一部。

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

段注自天而降之麥。謂之來麰。亦單謂之來。因而凡物之至者皆謂之來。許意如是。猶之相背韋之爲皮韋,朋鳥之爲朋攩,鳥西之爲東西之西,子月之爲人偁,烏之爲烏呼之烏。皆引伸之義行而本義廢矣。如許說,是至周初始有來字。未詳其恉。

詩曰:詒我來麰。

段注今《毛詩》詒作貽。俗字也。麰作牟。古文假借字也。

凡來之屬皆从來。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來麥互錯,非許叔重之誤,實大小篆早已誤,故不得不仍之耳。

白话解释

来,周代先人所接受的西域瑞麦。一支來麦有二支麦峰(指篆文字形中的),象麦子的芒刺形状。它是上天送来的宝贵礼物, 所以称这种庄稼为“行来”的“来”。《诗经》上有诗句唱道:“诒我來麰。”所有与来相关的字,都采用“来”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第一例,像麥之有根、桿和葉;第二例又增以穗,並屬象形。金文之形,源自甲文第二例,顯而易見。戰國文字第一例,根形上移,又下加一橫畫,以像地面之形,稍失其形,第二例則已隸化,最肖金文第二例。篆文作,承自戰國文字第二例,應很明顯。隸書第一例,大抵源於戰國文字第二例;第二例麥葉斷開,並以橫畫表現,則頗失其形。楷書之形,沿自篆文以定體。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來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41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440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345頁
4說文校箋第217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213頁,第6字
6說文今釋第751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313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91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100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35頁,第3字
11標注說文第216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173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5574頁【補遺】第16824頁
14通訓定聲第770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450頁【崇文】第1797頁
16說文句讀第674頁
17說文新證第464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228頁,第6字
19古字詁林第五冊,第609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544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