犛
笔顺 反馈

复制

máo ㄇㄠˊ ㄌㄧˊ

牛部 共15画 半包围结构 729B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牛部

15画

11画

半包围结构

mao li

máo

FITH 86 、 FTDG 98

JKMHQ

BDGM

58251

729B

[112343134133112] 横、横、竖、撇、点、撇、横、撇、捺、横、撇、撇、横、横、竖

犛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上反切莫交切頁碼39頁,第3

犛西南夷長髦牛也。从牛𠩺聲。凡犛之屬皆从犛。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三反切利之反頁碼121頁,第3行,第1

犛西南夷長髦牛也。從牛𠩺聲。凡犛之屬,皆從犛。

鍇注臣鍇曰:「𠩺,火之反。犛,利之反。」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上反切里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10頁,第1許惟賢93頁,第1

犛西南夷長髦牛也。

段注今四川雅州府淸谿縣大相嶺之外有地名旄牛。產旄牛。而淸谿縣南抵寧遠府,西抵打箭鑪。古西南夷之地。皆產旄牛。如郭樸注《山海經》所云:背,厀及胡,尾皆有長毛者。小角。其體純黑。土俗用爲菜。其尾腊之可爲拂子。云長髦者,謂背䣛胡尾皆有長毛。下文氂字乃專謂尾也。此牛名犛牛。音如貍。《楚語》。巴浦之犀犛。《上林賦》。㺎旄貘犛。以其長髦也。故《史記・西南夷傳》謂之髦牛。以其尾名氂也。故《周禮・樂師》注謂之氂牛。以氂可飾旄也。故禮注,《爾雅》注,《北山經》、《上林賦》注,《漢書》西南夷傳皆謂之旄牛。氂髦旄三字音同。因之讀犛如毛。非也。據《上林賦》則旄犛異物。《中山經》。荆山多犛牛。郭曰:旄牛屬。

从牛。𠩺聲。

段注里之切。一部。按犛切里之。氂切莫交。徐用《唐韵》不誤。而俗本誤易之。

凡犛之屬皆从犛。

犛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1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110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98頁
4說文校箋第51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44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154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88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71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36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9頁,第4字
11標注說文第49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398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2063頁【補遺】第16291頁【補編】第14878頁
14通訓定聲第739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117頁【崇文】第465頁
16說文句讀第148頁
17說文新證第94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一冊,第751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120頁,第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