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mài ㄇㄞˋ

麥部 共11画 上下结构 9EA5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麥部

11画

上下结构

mai

mài

SWWT 86 、 SWWQ 98

JOHE JONI

FOOR

40407

9EA5

[12343434354] 横、竖、撇、点、撇、点、撇、捺、撇、横撇/横钩、点

麥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下反切莫獲切頁碼172頁,第9

麥芒穀,秋穜厚薶,故謂之麥。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从來,有穗者;从夊。凡麥之屬皆从麥。

鉉注臣鉉等曰:夊,足也。周受瑞麥來麰,如行來。故从夊。

附注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來、麥當是一字。夕本象到(倒)止形,於此但象麥根。以來叚為行來字,故更製䋣體之麥以為來麰之本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反切莫獲反頁碼428頁,第7行,第1

麥𦬆穀,秋穜厚薶故謂之麥。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從來,有穂者;從攵。凡麥之屬,皆從麥。

鍇注臣鍇曰:「麥之言幕也,埋之意。攵若穗,自後躧之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下反切莫獲切古音第一部頁碼923頁,第3許惟賢408頁,第3

麥芒穀。

段注有芒朿之穀也。稻亦有芒,不偁芒穀者。麥以周初二麥一鏠箸也。鄭注《大誓》引禮說曰:武王赤烏,芒穀應。許本禮說。

秋穜厚薶。故謂之麥。

段注薶麥㬪韵。《夏小正》。九月樹麥。《月令》。仲秋之月。乃勸種麥。母或失時。麥以秋穜。《尙書大傳》、《淮南子》、《說苑》皆曰:虗昏中可以穜麥。《漢書・武帝紀》謂之宿麥。

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

段注程氏瑤田曰:《素問》云:升明之紀。其類火。其藏心。其穀麥。鄭注《月令》云:麥實有孚甲屬木。許以時。鄭以形。而《素問》以功性。故不同耳。

从來。有穗者也。

段注也字今補。有穗猶有芒也。有芒故从來。來象芒朿也。

从夊。

段注夊,思隹切。行遟曳夊夊也。从夊者,象其行來之狀。莫獲切。古音在一部。

凡麥之屬皆从麥。

白话解释

麦,带芒刺的谷物,秋种厚埋,因此称为“麦”。麦,属金。所以麦子的地理金旺而生,火旺而死。字形采用“來”作边旁,表示有 穗;字形也采用“夊”作边旁。所有与麦相关的字,都采用“麦”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二例,由「來」和「夊」構成。金文、戰國文字和篆文之形都承自甲文,甚為明顯。來,是麥字的初文,有莖、葉和根之形,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六書中屬於象形;夊,義是走路遲緩,在此表示生長的意思。麥雖由來、夊為形,然而不能當作會意。因麥、來二字有聲音關係,所以麥應是從來得聲的形聲字。隸書作,頗失其形。楷書之形,則繼自篆文以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麥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42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441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345頁
4說文校箋第218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214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752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316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91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101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35頁,第5字
11標注說文第216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173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5587頁【補遺】第16827頁
14通訓定聲第829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451頁【崇文】第1801頁
16說文句讀第675頁
17說文新證第465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五冊,第629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544頁,第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