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è ㄟˋ

口部 共9画 上下结构 U+54A2
汉语字典

口部

9画

6画

上下结构

e

è

KKFN

RRMMS

JJBZ

66027

54A2

[251251115] 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横、竖折折钩

咢字概述

折叠展开

〔咢〕字拼音是è 部首是口, 总笔画是9画。

〔咢〕字是上下结构

〔咢〕字仓颉码是RRMMS 五笔是KKFN 四角号码是66027 郑码是JJBZ

〔咢〕字的UNICODE是54A2。 十进制为21666,UTF-32:000054a2,UTF-8:E5 92 A2。

〔咢〕字的异体字是

咢的笔顺

折叠展开

咢的意思

折叠展开

èㄟˋ

基本解释

击鼓:“或歌或~”。

屋檐的棱。飞檐舒~。

惊讶。

古通“”,刀剑的刃。

详细解释

1.争论、争辩。

《说文解字•吅部》:“咢,哗讼也。”

2.徒手击鼓。

《诗经•大雅•行苇》:“嘉殽脾臄,或歌或咢。”

3.和歌、歌唱。

唐•韩愈、李正封〈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尔牛时寝讹,我仆或歌咢。”

1.惊讶、惊惧。

2.参见“咢咢”条。

1.屋棱、屋角。

《晋书•卷一三○•赫连勃勃载记》:“飞簷舒咢,似翔鹏之矫翼。”

2.刀刃。

《汉书•卷六四下•王襃传》:“清水焠其锋,越砥敛其咢。”

èㄟˋ

详细解释

1.〈书〉争辩。

2.〈书〉徒手击鼓。

或歌或咢(《诗经‧大雅‧行苇》)。

3.〈书〉歌唱。

尔牛时寝讹,我仆或歌咢(唐‧韩愈、李正封〈晚秋郾城夜会联句〉)。

4.〈书〉刀剑的刃。通“”。

清水焠其锋,越砥敛其咢(《汉书‧卷六十四下‧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王褒》)。

5.〈书〉屋棱;屋角。

飞簷舒咢,似翔鹏之矫翼(《晋书‧卷一三○‧赫连勃勃载记》)。

6.〈书〉惊恐;惊惧。通“”。

或说泚迎天子,泚顾望咢然(《新唐书‧卷二二五‧逆臣列传‧朱泚》)。

èㄟˋ

咢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31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186頁,第2

標點整理本: 第113頁,第20

廣韻》:五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逆各切,𡘋音愕。
玉篇》:驚咢也。
詩・大雅》:或歌或咢。
爾雅・釋樂》:徒擊鼓謂之咢。〔疏〕孫炎云:聲驚咢也。

又,《韻會》與諤通。
前漢・韋賢傳》:咢咢黃髮。〔註〕師古曰:咢咢,直言也。

又,《後漢・張衡・思𤣥》:冠咢咢其映蓋。〔註〕咢咢,冠高貌也。一作岌。
文選》作嵒。

又,《正韻》與鍔同。
前漢・王褒傳》:越砥斂其咢。〔註〕刃旁曰咢。

說文》本作㖾。

注解

〔咢〕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咢〕字拼音是è,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吅、亏

〔咢〕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è] ⑴ 击鼓:“或歌或~”。⑵ 屋檐的棱⑶ 惊讶。⑷ 古通“锷”,刀剑的刃。

咢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咢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咢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上反切五各切頁碼46頁,第7

異體

㖾譁訟也。从吅屰聲。

附注鈕樹玉校錄:「《玉篇》作咢。」

附注《說文新證》:「咢,本義為亡失(即『喪』字),假借為國名、地名,再假為『譁訟』。咢、噩同字,高鴻縉以為『喪』字分化。『喪』本假借『桑』字為之,加四『口』形(『口』形或多或少,不拘)為假借分化符號,咢、噩與『喪』完全同形。楚文字仍从四『口』,『噩』字所承即此一寫法。秦文字則省从二『口』,『㖾』字所承則為此一寫法。」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三反切五各反頁碼138頁,第1行,第1

㖾譁訟也。從吅,屰亦聲。

鍇注臣鍇曰:「屰音逆。」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上反切五各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48頁,第6許惟賢110頁,第8

㖾譁訟也。

段注引伸爲徒擊𡔷曰咢。又《韋賢傳》。咢咢黃髪。

从吅屰。屰亦聲。

段注五各切。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𢆔,咢。引申為諤,直言也。又變為噩,本X,《說文》所無,而漢碑已有。今人用渾噩,實不通,渾(言無圭角),噩(言有圭角),兩字相反,故不通也。萼,《說文》所無。《詩經》「鄂不」。鄂乃地名。花萼之萼與午近,又與牙近,或即芽字。

徒鼓曰㖾(無别種樂和也)。㖾後誤作𢆔,又誤為咢,又作為諤(俗字),既从兩口,又从言,不通。噩,《說文》無,亦由㖾變來,噩、噩隸變為噩,下若出頭不誤,噩是。渾渾(言無圭角也),灝灝(雖無圭角而語條暢也),噩噩(言語有鋒棱圭角也),今渾噩連用,不通。《周禮》「噩夢」,俗「噩耗」訓可驚,乃屰之引申,謂啎屰於心也。

譁訟也。引申為直言之諤(由訟義引申為好爭辯之義)。諤字《說文》所無。《法言》中「渾噩」二字義恰相反;渾渾(言無圭角也),灝灝(雖無圭角而語條鬯也),噩噩(言語有鋒棱圭角也),今人以渾噩二字連用,可謂不通矣。《周禮》有「噩夢」,俗有「噩耗」之文,義訓可驚,乃屰之引申,謂啎屰于心也。噩亦為《說文》所無,然漢碑中已有其字,蓋即㖾字,形變作噩,遂誤為噩矣。花萼之萼,《說文》亦無其字,《毛詩》「鄂不韡韡」(鄂乃地名?),鄂係假借字,按古音㖾、午、牙音皆近,萼之正字或即芽字。

渾、噩二字義正反:渾,言無圭角也,噩,言有圭角也。今人以渾噩二字連用,不通。噩,《說文》無,漢碑中亦有其字,蓋即咢字形變作噩,遂從為噩矣。萼亦《說文》所無,㖾古音午,午、牙、芽音相近,故萼或即芽字。

白话解释

咢,七嘴八舌诉讼辩论。字形采用“吅”作边旁,“屰”作声旁。

咢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7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131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112頁
4說文校箋第62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55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193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50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87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98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5頁,第15字
11標注說文第61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477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2292頁【補遺】第16324頁
14通訓定聲第1863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136頁【崇文】第541頁
16說文句讀第178頁
17說文新證第104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72頁,第1字
19古字詁林第二冊,第159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50頁,第2字

咢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ound; drumming
  2. erschrecken, aufschrecken
  3. battre le tambour, sursaut

咢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咢(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咢(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咢(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咢(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咢(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咢(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咢(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咢(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