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shì ㄕˋ

大部 共15画 独体字 U+596D
汉语字典

大部

15画

独体字

shi

shì

会意字

DDJJ

KMAA

GDAN

40806

1163

596D

[113251113251134] 横、横、撇、竖、横折、横、横、横、撇、竖、横折、横、横、撇、捺

奭字概述

折叠展开

〔奭〕字拼音是shì 部首是大, 总笔画是15画。

〔奭〕字是独体字 五行属金。

〔奭〕字仓颉码是KMAA 五笔是DDJJ 四角号码是40806 郑码是GDAN 中文电码是1163

〔奭〕字的UNICODE是596D。 十进制为22893,UTF-32:0000596d,UTF-8:E5 A5 AD。

〔奭〕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奭〕字的异体字是

奭的笔顺

折叠展开

奭的意思

折叠展开

shìㄕˋ

基本解释

盛大的样子。

红色。

恼怒。

消散的样子。

姓。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会意兼形声。从大,从皕,皕亦声。皕( bì ),二百,表示多。本义:盛。

2.同本义flourishing

奭,盛也。 —— 《说文》。按,此燕召公名。尔百姓其亦有安处,在彼宜在天命,囗及恻兴乱予保奭其介。 —— 《逸周书》。朱右曾校释:“奭,盛”。# 赤色 red路车有奭。 —— 《诗·小雅·采芑》帓郃有奭,以作六师。 —— 《诗·小雅·瞻彼洛矣》

3.突然或逐渐消失状;消散的样子disappearedly

奭然四解。 —— 《庄子·秋水》

奭然(消散的样子)

shìㄕˋ

详细解释

1.盛、大。

《说文解字•皕部》:“奭,盛也。”《商君书•垦令》:“然则商贾少,民不能喜酣奭,大臣不为荒饱。”

2.惊视的样子。

《广韵•入声•昔韵》:“奭,惊视貌。”

发怒、恼怒。

《汉书•卷五二•窦婴传》:“有如两宫奭将军,则妻子无类矣。”

1.用茜草染成的红色。

《诗经•小雅•采芑》:“四骐翼翼,路车有奭。”

2.姓。如汉代有奭伟。

shìㄕˋ

详细解释

1.〈书〉盛大。

然则商贾少,民不能喜酣奭,大臣不为荒饱(《商君书‧垦令》)。

2.〈书〉消散。

奭然四解,沦于不测(《庄子‧秋水》)。

3.姓。

奭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下 部首:大部

武英殿刻本: 第600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254頁,第2

標點整理本: 第189頁,第11

古文: 𡚐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施隻切,音釋──盛也。又,赤貌。
詩・小雅》:路車有奭。〔又〕韎韐有奭。或作迄逆切,音𧈅

又,怒也。
前漢・竇嬰傳》:嬰謝病,高遂說嬰曰:有如兩宮奭將軍,則妻子無類矣。俗本譌作螫。

又,人名。燕召公奭,武王十亂之一。又,騶奭。
史記・荀卿傳》:齊人頌曰:雕龍奭。

又,姓。漢北海太守奭偉,避元帝諱,改姓盛。又,《集韻》:黑各切,音郝──義同。

別作𠁗䓇。

注解

〔奭〕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下,康熙部首是大部

〔奭〕字拼音是shì,独体字,可拆字为大、皕,五行属

〔奭〕字造字法是会意兼形声。从大,从皕,皕亦声。皕( bì ),二百,表示多。本义是盛。

〔奭〕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ì] ⑴ 盛大的样子。⑵ 红色。⑶ 恼怒。⑷ 消散的样子。⑸ 姓。

奭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奭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奭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四上反切詩亦切頁碼109頁,第15

𠁗

異體

𠁗盛也。从大从皕,皕亦聲。此燕召公名。讀若郝。《史篇》名醜。

鉉注徐鍇曰:「《史篇》謂所作《蒼頡》十五篇也。」

𡚐

𡚐古文奭。

附注段玉裁注:「古文百作𦣻。」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七反切希式反頁碼286頁,第6行,第1

𡚐盛也。從大,從皕,皕亦聲。此燕召公名,讀若郝。《史篇》名醜。

鍇注臣鍇曰:「《史篇》謂史籒所作《蒼頡》十五篇也。」

反切………頁碼286頁,第7行,第1

古文奭。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四上反切詩亦切古音第五部頁碼548頁,第2許惟賢245頁,第8

𡚐盛也。

段注《釋詁》。赫赫躍躍。赫赫,舍人本作奭奭。《常武・毛傳》云:赫赫然盛也。按奭是正字。赫是假借字。《小雅》。路車有奭。韎韐有奭。毛曰:奭,赤皃。此當作赫。赤部云:赫,火赤皃。奭是假借字。

从大。从皕。

段注皕與大皆盛意也。

皕亦聲。

段注詩亦切。古音讀若郝。在五部。隸作奭。

此燕召公名。讀若郝。

段注三字當在皕亦聲之下。

《史篇》名醜。

段注此爲召公名徵古說也。召公名奭。見《尙書》、《史記》。而《史篇》云名醜。《史篇》之作。去周初未遠。未審何以乖異。敘目云:及宣王大史籒箸大篆十五篇。《漢志》。史籒十五篇。周宣王大史作。又云:史籒篇者,周時史官敎學童書也。按省言之曰《史篇》。《王莽傳》。徵天下《史篇》文字。孟康曰:史籒所作十五篇也。許三偁《史篇》。姚下云《史篇》以爲姚易也。匋下云《史篇》讀與缶同。此云《史篇》名醜。計度其書必四言成文。敎學童誦之。《倉頡》、《爰歷》,博學實仿其體。

𡚐,古文奭。

段注古文百作𦣻。則知皕作𬛭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讀若忽=郝,古齒音往往讀入喉音。郝从赤聲,亦在齒音而讀為喉音。

奭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15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292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230頁
4說文校箋第145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138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489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839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1962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710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86頁,第15字
11標注說文第142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107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3943頁【補遺】第16581頁
14通訓定聲第830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284頁【崇文】第1133頁
16說文句讀第411頁
17章授筆記第155頁,第7字
18古字詁林第四冊,第49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369頁,第5字

奭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red; anger; ire; surname
  2. Zorn (S)​, feierlich (Adj)​, festlich (Adj)​, rot (Adj)​, verärgert (Adv)​, Shi (Eig, Fam)
  3. manière majestueuse, rouge, énervé

奭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奭(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奭(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奭(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奭(传抄·魏·三体石经) 传抄 三体石经

奭(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奭(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奭(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奭(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奭(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奭(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奭(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奭(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奭(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奭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