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bān ㄅㄢ

文部 共12画 左中右结构 U+6591
汉语字典

文部

12画

8画

左中右结构

ban

bān

形声字

GYGG

MGYKG

CSC

11114

2432

1663

6591

[112141341121] 横、横、竖、提、点、横、撇、点、横、横、竖、横

斑字概述

折叠展开

〔斑〕字拼音是bān 部首是文, 总笔画是12画。

〔斑〕字是左中右结构 五行属水。

〔斑〕字仓颉码是MGYKG 五笔是GYGG 四角号码是11114 郑码是CSC 中文电码是2432 区位码是1663

〔斑〕字的UNICODE是6591。 十进制为26001,UTF-32:00006591,UTF-8:E6 96 91。

〔斑〕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斑〕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斑〕字的异体字是

斑的笔顺

折叠展开

斑的意思

折叠展开

bānㄅㄢ

基本解释

一种颜色中夹杂的别种颜色的点子或条纹。~点。~纹。~斓。雀~。~秃。~白。~竹。~驳(色彩错落)。管中窥豹,可见一~(喻从看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本作“”,从文,辡( biàn )声。本义:杂色的花纹或斑点。

2.同本义speck; spot; maculation

辬,驳文也。 —— 《说文》。徐锴曰:“今作斑也。”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 《晋书·王献之传》唯余望乡泪,更染竹成斑。 —— 宋之问《晚泊湘江》

汗斑;斑马;斑污(斑点污渍);雀斑;豹子的斑;油斑。

3.通“”。行列;位次sequence

登斑叙优。 —— 汉《竹邑侯相张寿碑》于是揖五瑞,斑宗彝。 —— 魏《孔羡碑》

形容词

1.色彩驳杂的;灿烂多彩的motley

斑,驳也,文也。 —— 《广韵》上辬华以交纷。 —— 张衡《西京赋》斑白者不提挈。 —— 《礼记·王制》拉虎摧斑。 —— 曹植《七启》中有小斑纹。 —— 洪适《歙砚说》

斑彪(色彩斑杂的小老虎);斑尾(彩色斑烂的羽尾);斑剥(斑驳);斑阑(斑兰,斑斓。色彩错杂灿烂)

2.毛色花白的greying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宋· 陆游《书愤》

斑苍(花白色);斑驺(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

bānㄅㄢ

详细解释

1.杂色的点或花纹。

《说文解字•文部》:“辬,驳文也。”清•段玉裁•注:“斑者,辬之俗。今乃斑行而辬废矣。”唐•宋之问〈晚泊湘江〉诗:“唯余望乡泪,更染竹成斑。”

白斑、红斑。

2.痕迹。

元•钱惟善〈和季文山斋早春〉诗:“落梅风细小窗寒,石上余香点点斑。”

3.一小部分。

可见一斑。

1.灰白。颜色杂而不纯。

唐•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诗:“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斑白。

2.杂乱。

《楚辞•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汉•王逸•注:“斑,乱貌。”

bānㄅㄢ

详细解释

1.(杂色的)斑点或斑纹。

红斑、白斑、黑斑。

2.有斑点或斑纹的。

斑鸠、斑马、虎斑犬。

3.痕迹。

鲜血斑斑。

4.颜色夹杂。

斑驳、头发斑白。

5.比喻为一小部分。

可见一斑。

6.姓。

斑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下 部首:文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39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477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425頁,第32

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逋還切,𡘋音班──辬,或作斑,駮文也。
韻會》:雜色曰斑。
禮・檀弓》:貍首之斑然。

又,《韻補》叶𤰞連切。曹植〈七啓〉:形不抗首,骨不隱拳;批熊碎掌,拉虎摧斑。

注解

〔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下,康熙部首是文部

〔斑〕字拼音是bān,左中右结构,可拆字为玨、文,五行属

〔斑〕字造字法是形声。本作“班”,从文,辡( biàn )声。本义是杂色的花纹或斑点。

〔斑〕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ān] ⑴ 一种颜色中夹杂的别种颜色的点子或条纹

斑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斑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斑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九上反切布還切頁碼297頁,第6

異體𤨘、斑

辬駁文也。从文辡聲。

附注段玉裁注:「辬之字多或體,斑者,辬之俗,今乃斑行而辬廢矣。」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七反切不攀反頁碼742頁,第2行,第1

辬駮文也。從文辡聲。

鍇注臣鍇曰:「今作斑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九上反切布還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699頁,第1許惟賢744頁,第6

辬駁文也。

段注謂駁襍之文曰辬也。馬色不純曰駁。引伸爲凡不純之偁。辬之字多或體。易卦之賁字,《上林賦》之斒字,《史記》璸斒,《漢書・文𨕖》玢豳,俗用之斑字皆是。斑者,辬之俗。今乃斑行而辬廢矣。又或假班爲之。如孟堅之得氏以楚人謂虎文曰斑。卽《虍部》虨字也。作辬斑近是。而《漢書》作班。頭黑白半曰頒。亦辬之假借字。許知爲不純之文,以从辡知之。辦辯字皆从辡。

从文。辡聲。

段注此舉形聲包會意。布還切。十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易经》白黑襍為賁,即辬之借。辬與𩔹同,辬為通[名],𩔹為[别]名。

辬駁(俗作斑),虨孟堅。

辬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83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740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564頁
4說文校箋第379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356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1281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198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43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895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31頁,第8字
11標注說文第368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3058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8944頁【補遺】第17356頁
14通訓定聲第3358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765頁【崇文】第3057頁
16說文句讀第1211頁
17章授筆記第374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八冊,第72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855頁,第2字

斑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mottled, striped, freckle
  2. tache, rayure, tacheté, rayé, panaché

斑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斑(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斑(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斑(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斑(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