烾
笔顺 反馈

复制

chì ㄔˋ

火部 共11画 上下结构 U+70FE
汉语字典

火部

11画

7画

上下结构

chi

chì

OOFF

FFG

UOUB

90104

70FE

[43344334121] 点、撇、撇、点、点、撇、撇、捺、横、竖、横

烾字概述

折叠展开

〔烾〕字拼音是chì 部首是火, 总笔画是11画。

〔烾〕字是上下结构

〔烾〕字仓颉码是FFG 五笔是OOFF 四角号码是90104 郑码是UOUB

〔烾〕字的UNICODE是70FE。 十进制为28926,UTF-32:000070fe,UTF-8:E7 83 BE。

〔烾〕字的异体字是

烾的意思

折叠展开

chìㄔˋ

基本解释

古同“”。

烾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中 部首:火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05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672頁,第6

標點整理本: 第622頁,第8

說文》古文赤字。註詳部首。

注解

〔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烾〕字拼音是ch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炎、土

〔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hì] ⑴ 古同“赤”。

烾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烾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烾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下反切昌石切頁碼342頁,第1

𤆍

異體灻、赤

𤆍南方色也。从大从火。凡赤之屬皆从𤆍

烾古文从炎、土。

附注徐鍇繫傳:「南方之星,其中一者最赤,名大火。會意。」饒炯部首訂:「南方陽盛之區,其象昭著。火為之行,色赤。赤者,光明顯耀也。凡火皆有明著之象,然微則熒熒,大則赫赫,故赤从大、火,會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九反切昌夕反頁碼831頁,第5行,第1

烾南方色也。從大、火。凡赤之屬,皆從赤。

鍇注臣鍇曰:「南方之星,其中一者最赤,名大火。會意。」

反切………頁碼831頁,第6行,第1

古文從炎、土。

鍇注臣鍇曰:「《尚書》:『厥土赤埴。』」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下反切昌石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963頁,第2許惟賢858頁,第5

烾南方色也。

段注《爾雅》。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竀。三染謂之纁。鄭注《士冠禮》云:朱則四入與。按是四者皆赤類也。鄭注易曰:朱深於赤。按赤色至明。引申之,凡洞然昭著皆曰赤。如赤體謂不衣也,赤地謂不毛也。

从大火。

段注火者,南方之行。故赤爲南方之色。从大者,言《大明》也。昌石切。古音在五部。俗借爲尺。

凡赤之屬皆从赤。

古文从炎土。

段注火生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从大火。从土,不知其意。

白话解释

赤,南方的颜色。字形采用“大、火”会义。所有与赤相关的字,都采用“赤”作边旁。“烾”,这是古文的“赤”字,字形采用“炎、土”会义。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上從大,下從火,會以火大則其色赤紅。金文第一例,火字兩側多了火花,不影響其音、義;第二例多了火花,省了火的下方外緣,是後世火字的原形。戰國文字也都由大、火構形,唯形體略異於甲、金文之形。篆文最似金文第二例,從大、從火,顯而易見。字經隸書,變體作,頗失其形,楷書沿其第二例以定體,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以上諸形,都由火、大二字構形,又和火、大二字沒聲關係,所以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古文,近人李孝定說:字上下各增兩點火花,就訛成了「炎」;下火和「土」字形近而訛(《甲骨文字集釋》,P.3193)。據此,古文,應仍從大、從火會意。

赤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73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852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648頁
4說文校箋第437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405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1466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2501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99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155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67頁,第2字
11標注說文第423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3504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0073頁【補遺】第17531頁
14通訓定聲第1842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873頁【崇文】第3489頁
16說文句讀第1410頁
17說文新證第763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八冊,第764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959頁,第7字

烾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烾(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烾(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烾(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烾(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烾(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烾(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