釡
笔顺 反馈

复制

ㄈㄨˇ

金部 共10画 上下结构 U+91E1
汉语字典

金部

10画

2画

上下结构

fu

WQF

CC

OPVV

80109

91E1

[3434112431] 撇、点、撇、捺、横、横、竖、点、撇、横

釡字概述

折叠展开

〔釡〕字拼音是fǔ 部首是金, 总笔画是10画。

〔釡〕字是上下结构

〔釡〕字仓颉码是CC 五笔是WQF 四角号码是80109 郑码是OPVV

〔釡〕字的UNICODE是91E1。 十进制为37345,UTF-32:000091e1,UTF-8:E9 87 A1。

〔釡〕字的异体字是

釡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ㄈㄨˇ

基本解释

古同“”。

釡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上 部首: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105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1296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1284頁,第6

廣韻》:扶雨切;《集韻》:奉甫切,𡘋音父。
說文》鬴,或作𨥏,俗省作釜。
古史考》:黃帝始作釜。
易・說卦傳》:坤爲釜。〔疏〕取其化生成熟也。
詩・召南》:維錡及釜。〔註〕有足曰錡,無足曰釜。〔釋文〕釜,符甫反。

又,量名。
論語》:與之釜。
左傳・昭二年》:豆、區、釜、鍾,四升爲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則鍾。〔註〕釜,六斗四升;鍾,六斛四斗。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黃帝合符釜山。
括地志》:釜山,在嬀州懷戎縣北。

又,《水經注》:西海鹽池北,西王母有石室、石釜。

又,《韻補》叶府九切,音缶。蘇轍〈土牛〉詩:土牛適成象,逡巡見屠剖;田家挽雙角,歸理鏁絲釜。

注解

〔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金部

〔釜〕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父、金、;、父、󰜛,五行属

〔釜〕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金省,父声。本义是古炊器。敛口圜底,或有二耳。其用于鬲,置于灶,上置甑以蒸煮。盛行于汉代。有铁制的,也有铜或陶制的。

〔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fǔ] ⑴ 古代的一种锅⑵ 中国春秋战国时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标准不一。

釡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釡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釡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下反切扶雨切頁碼86頁,第10

鬴鍑屬。从鬲甫聲。

𨥏

異體釜、釡

𨥏鬴或从金父聲。

附注按:古文或從缶。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六反切分武反頁碼237頁,第2行,第1

𨥏鍑屬也。從鬲甫聲。

鍇注臣鍇曰:「量六斗四升曰鬴。」

反切………頁碼237頁,第2行,第2

鬴或從父金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下反切扶雨切古音第五部頁碼443頁,第5許惟賢200頁,第3

𨥏鍑屬也。

段注𦫵四曰豆。豆四曰區。區四曰鬴。

从鬲。甫聲。

段注扶雨切。五部。

鬴或从金。父聲。

段注今《經典》多作釜。惟《周禮》作鬴。

釜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71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241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190頁
4說文校箋第116頁,第16字
5說文考正第110頁,第10字
6說文今釋第393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675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1570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57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70頁,第2字
11標注說文第117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86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3360頁【補遺】第16496頁
14通訓定聲第1603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239頁【崇文】第953頁
16說文句讀第336頁
17古字詁林第三冊,第308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297頁,第7字

釡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cauldron, pot, kettle